株洲全面贯彻节能减排 促进两型建设升级
摘要: 建成75个‘低碳建筑’、渌鸿风电场一期有望年底竣工、垃圾发电厂有望年底试运行……”为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株洲市两型办在“奋力打造升级版”战略中摆正位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 ...
建成75个‘低碳建筑’、渌鸿风电场一期有望年底竣工、垃圾发电厂有望年底试运行……”为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株洲市两型办在“奋力打造升级版”战略中摆正位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全面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株洲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位于石峰区铜塘湾长石村,总投资5.0469亿元,占地面积176.7亩, 一期设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吨,如按每户每月平均用电量不超80度的标准,该项目每小时发的电能供一户家庭用25年。据了解,该项目将严格执行环评批复排放指标要求,建设成花园式的环保发电厂,垃圾采用全封闭式处理,污水直接排进污水处理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职教城,将采用多种清洁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站,为师生学习、生活集中供冷、供热。在湘江西岸,将应用水源热泵、蓄能等技术,为天易示范区集中提供冷暖气和24小时热水服务。 在洣水沿岸,加快建设攸县东方大院项目,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3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冷、供暖。 风能和太阳能综合利用也是“两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株洲市天元区和石峰区将试点推广建设太阳能屋顶电站,计划完成投资2.8亿元,安装28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到28兆瓦,市民很快便能实现清洁用电。 渌鸿风电场也称龙亭龙凤风电场,2012月8月,该电场正式获得国家电网“电网接入系统”批复。项目选址于株洲县龙潭乡的一片山地,投资方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总投资40亿元,是长株潭第一个风电场——渌鸿风电场建设加速,年底将有望开始并网发电。 根据计划,该风电场一期投资4.6亿元,年底将竣工投产,设计安装24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9兆瓦,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9380万千瓦时。项目建设后,将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项目。 十大“两型”典型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望于年底建成投产,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每小时发电约2.4万千瓦时。 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一期工程,计划于年内基本完成厂区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日可处理污水8万吨,并实现中水回用2万吨。 建筑垃圾处理厂,将于年内建成,年处理能力可达100万立方米。届时,建筑垃圾将变身成为再生砖或再生混凝土砌块。 株洲县一座“升级版”水泥窑,也将于年内投产。该窑利用生活垃圾烧制水泥,实现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资源化,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350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万吨。 根据十大“两型”典型项目安排,今年,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继续向县域拓展,醴陵市将启动系统建设,株洲县则将进一步完善系统,租赁站点将由26个增至100个,投放车辆由650辆增至2000辆。
其中,大汉希尔顿项目,总建筑面积逾26万平方米,为全省最大的地表水水源热泵应用项目。利用水源热泵系统,该项目夏季将房间热量“取”出,释放到水体中,从而为房间制冷,冬季则从水体中“提取”热能,为房间采暖。 湖南工业大学的数十栋学生宿舍楼,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系统,可向学生提供45℃-55℃的生活热水,每年节煤量可达2662吨。 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的云龙发展中心,则是全省首个投入使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该项目采用复合型地源热泵技术,利用绿色能源供冷供热;利用热压,实现办公区域自然通风;采用超滤膜技术,楼内废水实现“中水回用”,可浇花冲厕。 另据介绍,今年株洲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还将进一步普及,项目完成数可增至上百个,总建筑面积将达300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