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预防H7N9禽流感十大提醒

2013-4-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7| 评论: 0

摘要:   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韩明惠曾明确表示:H7N9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辽宁省针对这一病毒的防控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并没有发现感染病例。   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点滴做起,防 ...
  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韩明惠曾明确表示:H7N9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辽宁省针对这一病毒的防控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并没有发现感染病例。
  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本报采访多位疾控防治专家,为您整理“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十大提醒”,希望能对您日常生活有所帮助。
  预防的总体原则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接触动物或动物粪便后洗手;打喷嚏及咳嗽后洗手;用肥皂流水洗手;搓洗手心、手背、手指。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
  2.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步行、登山、骑车等。均衡饮食、营养充足、增强身体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如遇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通风
  4.尽量减少在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滞留时间。家长不要带学龄前儿童到人流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
  5.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6.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7.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8.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9.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坚持晨检制度,教室经常通风,室内湿式清扫。
  10.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一、H7N9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非典”?
  辽宁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康健解释说,H7N9和“非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传染途径。非典是通过人和人之间传染,而H7N9是通过禽类传染。
  2003年SARS(非典):人际之间传染是第一位的,传染性最强,人群普遍易感。
  2005年H5NI禽流感:禽传染给人,感染几率小,患者少,一旦得上症状较重。
  2009年H1N1(甲流):人群对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人,但一般症状较轻,重症患者比例不高。
  2013年H7N9禽流感:禽传染给人,具体传染线路不清。目前患者基数是重症肺炎,呈散发态势。
  而辽宁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姚文清表示,评估一个病毒有两个重要指标:传播力和致死性。从目前来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死性很高,但传播力非常有限,这是因为“2009年的流感是禽、猪、人的基因片段重组,人易感是因为有人的片段。而目前H7N9病毒发现的全部是禽类的片段,所以人不是易感群体。”
  二、外出旅游出差应注意什么?
  虽然春暖花开的稍晚了一些,但很多沈城市民还是琢磨着出门踏青、外出旅游等。喂鸽子、去动物园观赏鸟类是否安全?
  专家表示,如果周围没有疫情,鸽子等鸟类就是健康的。假如发现附近有鸟类突然死亡,应该马上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
  不要喂饲野鸽或其它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
  如出差或旅游,从当地带回禽类制品,应区分对待,如果是来自非疫点地区的且在禽流感发生前生产的经过检疫的制品,都比较安全;不符合以上条件的,谨慎避免食用。
  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
  三、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合理膳食
  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锌、硒、钙、镁等物质可增加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特别是春天,容易干燥上火,饮食要清淡为宜。
  加强锻炼
  适量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和内分泌,促进人体脏器机能的提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像舞蹈、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影响程度取决于锻炼者的运动习惯、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及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诸因素。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锻炼间隔太长或强度太大,否则会没有效果或免疫力不升反降。
  调整情绪
  焦虑和悲观的情绪会给人体的植物神经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一段时间内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良好的情绪可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某些生理功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四、如何切断传播途径?
  戴口罩: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戴口罩;
  换气:病房、养鸡场和居室加强通风换气;
  远离易感场所: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养鸡场;
  消毒:病房和养鸡场的空气消毒;病人和病禽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消毒;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
  五、出现何种症状应尽快就诊?
  H7N9流感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伴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不要轻视重感冒,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从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看,咳嗽并伴有高热是最初的临床反应,很容易被当成普通肺炎治疗。
  六、流感疫苗有哪些适用及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禁忌人群: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七、饮食上需注意哪些?
  辽宁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康健表示,没有必要因此改变饮食习惯,更不要恐慌,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专家指出,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病毒在100℃中1分钟可以被消灭,70℃经几分钟即能被灭活,因此完全煮熟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禽流感病毒可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如粪便中和鼻腔分泌物中的病毒。
  沈阳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姚岚称,
  “家禽、猪肉要完全熟透才能使用,七八分熟的鸡排、鸡蛋都不要吃,尤其是‘溏心鸡蛋’(蛋黄没有完全熟透、呈流质的鸡蛋),而涮锅火锅、烤肉需要谨慎食用。”
  八、各类人群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禽类从业人员
  1.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2.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的洗手和消毒。
  3.当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焚毁,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禽类加工人员
  1.经常清洁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经常洗手。
  2.生熟分开。
  3.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
  禽类爱好者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鸟笼的卫生清洁;注重日常消毒。
  2.家中饲养雀鸟,应避免它们与野禽接触。一旦接触后,要及时给鸟笼消毒,必要时还要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防疫。
  3.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4.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发现病死野禽,不要接触,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部门。
  九、如何对所处环境消毒?
  1.熏蒸法:取消毒剂原液盛在塑料器皿中,放在房间或办公室中,每15平方米放置一处。
  2.冲洗法:将消毒剂稀释,可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擦拭宠物或禽畜停留过的地方,或冲洗塑料餐具器皿。
  3.喷雾法:将消毒剂稀释水装入塑料喷壶,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十、家有鸽、鸟该如何处理?
  目前市区内有一些居民也有养鸟和养鸽的情况,那么禽流感出现后,是否还可以继续养呢?
  专家建议:正常养,少放飞。不要让家禽与野禽接触,同时注意多观察家禽的状况,一旦发现家禽有死亡或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地向防疫部门汇报。平时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一般用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流感样症状,需及时戴上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