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监测数据显示青岛昨日空气质量好转
15日,青岛市持续出现污染天气,但13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较14日明显好转。记者探访了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介绍了监测数据从收集到发布的整个过程,监测中心站还有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数据发布及时准确。 15日下午,在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科,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12日12时至15日14时的青岛市PM2.5多站曲线分析图。从图表看,12至15日14时这段范围内,PM2.5的浓度在14日9时达到最高值,高于460微克/立方米,超出日均值国家标准的75微克/立方米五倍多。 图表显示,从15日早晨开始,各区PM2.5浓度都在逐步下降,最高值在200微克/立方米左右。工作人员解释,随着冷空气的来临,15日青岛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所以相比14日,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据介绍,从接收到的实时数据可以看出,早晨是一天中PM2.5浓度最高的时段。因为早晨空气湿度大,地面温度低,不利于空气扩散,致使空气中的污染物积聚,PM2.5浓度较高。另外,相比内陆各区,青岛沿海地区空气流动性好,利于污染物的扩散,PM2.5浓度相对较低。 在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科,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从得到监测数据到发布数据的整个过程。首先,13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设备自动将实时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发送到中心站,系统自动分析计算数据,技术人员再通过软件,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算出,并将数据在第一时间发布到青岛市环保局网站上,供居民查询。据介绍,计算每日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时,先通过计算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6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再将分指数最大的那项污染物定为首要污染物,其指数即代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工作人员介绍,近几日,经过排查,各个监测子站的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都很好,在监测中心站还有专人24小时值班,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