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江苏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江苏PM2.5全部超标 启动应急防控预案

2012-6-1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3| 评论: 0

摘要: 6月10日,从清晨至傍晚,南京天空一片灰黄,扬州、镇江、泰州等地都出现烟雾天,江苏省多地百姓反映空中弥漫着焦糊味儿。 全省17个监测点位PM2.5全部超标,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省环保厅立即启动了应急防控 ...

6月10日,从清晨至傍晚,南京天空一片灰黄,扬州、镇江、泰州等地都出现烟雾天,江苏省多地百姓反映空中弥漫着焦糊味儿。

全省17个监测点位PM2.5全部超标,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省环保厅立即启动了应急防控预案。

综合江苏省环保、气象部门的分析,造成南京等地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大量焚烧秸秆。

南京遭遇罕见土黄天

10日清晨六时,记者推窗发现,天空一片土黄色,像要迎来暴风骤雨,但整整一天,雨没下,全城始终笼罩在雾霾之下,中午就像黄昏一样。主城、仙林等地的市民都反映,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儿,感觉喉咙呛人。

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9日19时开始,南京PM10浓度异常升高,空气质量急剧下降。9日20时为空气污染最重的时段,短时内空气质量呈重污染状况。草场门测点监测出黑碳的最大浓度超标4倍,表现出秸秆焚烧影响的显著特征。到10日15时,空气污染指数达221。

10日下午4点,南京紧急召开由六大涉农郊县和市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根据气象情况,到11日凌晨南京不会出现大降水,南京控污形势非常严峻。南京市要求区县切实负责到位,连夜部署,包干到人,严控焚烧现象。

南京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初步判断:造成此次较严重的区域性灰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的焚烧秸秆,加上静风、低压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两者因素作用的叠加,导致烟尘大量堆积,从而出现了较长时间、较大范围、较为严重的灰霾污染现象。

江苏省PM2.5监测点全部超标

6月10日,南京周边的扬州、镇江及常州等城市均出现污染加重的状况。昨天晚上8点,记者从省环保厅官网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获悉,全省13个地市中6个城市空气质量堪忧,其中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处于轻微污染状态,徐州轻度污染,淮安最为严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API(空气污染指数)高达230-250。

而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数据,南京、镇江的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徐州、扬州为中度污染,江苏省监测为“良”的苏州、无锡和常州则为轻微污染。

从6月6日开始,淮安市城区的居民发现,室外烟雾弥漫,空气中的焦糊味明显,不少人感觉眼睛不适。

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官网数据,全省17个监测点位PM2.5全部超标。至6月9日夜间, 24小时平均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属于严重污染水平。

江苏省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省环保厅立即启动了应急防控预案,将相关情况通报有关地方政府,同时紧急调动省级环境监察人员,赶赴全省各地巡查。省环境监测中心强化监测预警,通过卫星遥感对全省秸秆焚烧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并及时通报给各地;苏南、苏中和苏北环保督查中心迅速赶往全省各地巡查,并督促各地控制秸秆焚烧势头蔓延。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介绍,昨日江苏省呈现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状况,风力中等,有成雾的条件,但并不强烈。把这段专业性显得比较强的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昨天的灰霾污染,主要不是老天爷的错。

灰霾天影响居民健康

昨日8时40分左右,记者在沿江高速溧水段突遇团雾,一头扎进白雾中,可见度极低,只得降低车速,缓慢行驶。傍晚,从金坛返回南京,一路灰暗,车辆都减速缓行。在沿江高速茅山段,能见度仅50米左右。

宁杭高速南京收费站的收费员告诉记者,因为昨天是周日,通行车辆比平时还略有增加。

受雾霾天气影响,江苏省部分高速公路实施了“特级管制”与“限速”。据省高速联网中心相关人员介绍,10日凌晨3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宿迁段,沪陕高速海安-启东段,淮徐高速淮安段,常合高速苏州段均先后实施了“特级管制”,禁止任何车辆上高速行驶。至10日晨8时起,“特级管制”相继取消。整个白天,包括京沪高速淮安段、沈海高速盐城段等苏北多条高速公路多个路段实施了最高60公里或80公里不等的限速。苏南高速路网白天运行基本正常。

另外,记者从镇江海事局获悉,自6月8日以来,长江镇江段连续出现大雾天气,江面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300米。自8日晚23时开始,长江镇江段实行水上临时性交通管制,截止到6月10日下午5点30分,大约有一千艘大小船舶滞留镇江港,至此,长江镇江段已经连续42个小时实施水上交通管制。

记者在南京中大医院等医疗机构了解到,昨日,头晕、胸闷的患者增加,其中以体弱老人居多。医生建议,空气中烟尘过大时,居民不妨戴口罩,尽量少开窗,老人要减少室外锻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