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能源体系”四大发展趋势
摘要: 新一代能源体系应具备经济高效、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运转的特点。未来10~50年全球“新一代能源体系”将呈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从集中供给向分散供给转变(欧洲领先)。即以分布式能源网络再造能源对内利用体 ...
新一代能源体系应具备经济高效、能源替代、兼容利用和互动运转的特点。未来10~50年全球“新一代能源体系”将呈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从集中供给向分散供给转变(欧洲领先)。即以分布式能源网络再造能源对内利用体系。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于能源集中生产(主要代表形式是大电厂加大电网)而言的。其特点是供电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弥补大电网安全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就逐步发展和普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美国现在有6000多座区域能源站,日本区域能源站总装机容量达920万千瓦,其中50%以天然气作为燃料,英国区域能源站总装机容量已有500万千瓦,荷兰有40%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据派克(Pike)研究公司于2010年12月发布的预测报告,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发生市场到2015年将达1540亿美元。丹麦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种转变。丹麦通过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能源效率,而且实现了能源独立。 从洲际壁垒向洲际兼容转变(欧洲领先)。以洲际兼容网络再造能源对外利用体系。世界各地能源分布是不平衡的。能源储量在一端,而能源消费又在另一端,即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一个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全球能源,以实现国内能源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其洲际能源兼容网络的建设。欧洲洲际兼容网络不仅能充分利用洲际间的能源,而且维持了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一是实现邻国之间能源网络对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国之间建立了北欧电力市场,进行电力的相互输送。在无风时,丹麦会从邻国挪威进口水电,而风力发电富余时,丹麦就会将风电通过北欧电力交易市场卖给其他国家。二是实现整个欧洲能源网络对接。欧盟为确保电力联网成为成员国的能源“公交系统”,决定在2014年以前通过立法、加强合作等手段建立一体化能源市场。三是努力实现欧盟与北非、中东等国家的能源兼容。目前英、法、意等都在加快推动智能电网与北非、中东等国家的对接。 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美国领先)。即以智能能源网再造能源运转体系。智能能源网的目标是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哪个国家能率先做到这一点,它就能优先于其他国家达到全球能源体系更高级别的顶端水平,同时在这个历史转型中把握和整合能源体系最新的国际标准。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对其价值3万亿美元的电网系统实施智能电网技术和超导材料集成的升级改造,这将导致全球能源领域的重大变革。 从“小道”运送向“高速公路”转变(美国领先)。即以超导电网再造能源效率体系。超导电网是一场营建能源高速公路的革命。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高温超导电缆将取代80%的城市传统地下电缆,世界市场超导电缆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美国在“美国电网2030”规划中,提出了采用超导技术建设其骨干电网的建议。这也是美国能源部总计投资4700万美元的超导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如果美国借此发展智能电网产业,8~10年内这个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借此全力发展超导电网产业,8~10年内这个产业规模将超过30万亿美元。 中国新能源的成败关键在于设计“四网一图” 2020年前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新能源布局的战略机遇期,中国能否迅速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取决于对“新一代能源体系”的基础设计工作。未来10~50年,中国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设计,从能源对内利用体系、对外利用体系、运转体系、效率体系四方面,加快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洲际兼容网络、智能能源网络、超导电网“四张新网”,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张网:以分布式能源网络再造能源对内利用体系对国内能源“吃光用尽”。在欧美基本不再建设大型电源设施时,我国却将眼光更多放在能源集中生产上。尽管2010年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具体目标,但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仍然踌躇不前。“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发展分布式电网,以解决拥有13亿人口的企业和家庭用电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三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