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我国大剧院建设亟待标准护航
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民族文化复兴与文化建筑未来”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对国内部分大剧院不能满足演出需求的担忧。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建筑声光研究所副教授李国华指出,尽管大剧院发展迅猛,如广州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青岛大剧院都属精品工程,但只能算是“一小部分大剧院合格”。对于不合格的原因,李国华认为,大剧院建设对于专业技术要求相当苛刻,不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声学指标不达标,而目前由于很多声学方面没有形成相关文件或硬性规定,公众受其干扰,往往投诉无门,以西安为例,仅仅去年一年接到噪声污染投诉就高达16000多起。更糟糕的是,我国很多剧院建设从一开始设计就存在声学、光学不达标等问题,此后反复装修,耗时耗力,导致资源严重浪费。
专门走访了目前国内堪称大剧院建设专家的中孚泰文化集团相关人员。他们表示,声学指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单位思想重视不够,二是剧院缺乏技术统筹与声学工程技术集成单位,三是建筑声学设计师缺少工程经验,四是室内装饰施工队伍缺少经验。这四方面所表现出的矛盾就是处理不好剧院室内设计与建筑声学之间的关系。而谈到二者关系,就必须涉及建筑声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赛宾公式与混响时间。由于演艺建筑、特别是音乐厅、歌剧院建筑对声学环境的特殊功能要求,音质设计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占有主导地位,根据不同建筑的使用要求计算室内合适的混响时间是音质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室内混响时间是音质设计中定量估计的一个重要参量。实际表明,混响时间过长,会让人感到声音“混浊”不清,使语言听音清晰度降低,甚至根本听不清;混响时间太短,则会使声音感觉沉闷。一个好的合格的剧院应是声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建筑声学和剧院室内设计是矛盾的统一体,声学设计是剧院室内设计的立足点,剧院室内设计是声学设计的载体。 我国大剧院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李鬼”团队,这些“李鬼”团队往往是一些从未做过剧院建设的公司,他们将大剧院看成是一般公共建筑,生硬照搬他们做酒店和其它公共空间的经验来施工大剧院,结果张冠李戴、沐猴而冠。 设计出来的大剧院普遍成为样子货,外表尚可,但败絮其中,没有考虑过材料、结构和空间的声音传播差异,最后的结果是,前排震耳欲聋后排鸦雀无声,甚至歌手的歌声已经发出来半天,而之前主持人的报幕声音还在空中回荡。 面对大剧院的建设现状,一些专业人士强调必须加强建筑声学技术指标立法,对各项建筑声学等指标进行强制性规定,用法律手段确保品质。这方面,应该向广州大剧院看齐,因为广州大剧院不仅是全国公认的精品大剧院,甚至在世界也称得上是著名大剧院。 香港凤凰卫视曾对广州大剧院评价:现代歌剧院中,悉尼歌剧院是一流的建筑但不是一流的剧院,法国的巴士底剧院是一流的剧院,但不算是一流的建筑,而广州大剧院却能两全其美。 据了解,广州大剧院由有建筑界“女魔头”之称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担纲设计,剧院外形宛如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外形奇特,复杂多变,充满奇思妙想,被称为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剧院之一。剧场声学设计则由世界建声鼻祖马歇尔·戴完成,国内声学顾问为吴硕贤院士、章奎生教授。广州大剧院的声学环境可以做到芭蕾舞表演时不需要透过麦克风,台下的观众就可以清楚听到演员的喘息声。 中孚泰文化集团董事长谭泽斌是广州大剧院的缔造者,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大剧院设计和施工的专家,他认为,大剧院不仅是高雅艺术表演场所,也是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最佳平台,世界一流的剧院更是被视作国家形象和文化象征。因此,我国大剧院建设需要更严格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这方面,中孚泰愿积极参与声学性能纳入国家剧院建设验收规范,为推动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谭泽斌表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