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城镇化或加剧城市品牌之争

2013-8-30 14:3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66| 评论: 0

简介: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政策选项之一。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说,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 ...

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作为政策选项之一。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说,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就有可能出台”。

据了解,在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中,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那么中国城镇会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城镇之间如何实现品牌差异化发展?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是城镇品牌战略的社会基础,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城镇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城镇品牌的竞争已成为城镇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说,城市品牌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最简单的广告词,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两个字,但要概括它,在选择上非常为难。而一个成功或成熟的城市品牌,将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或加剧城市品牌之争

在中国,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明珠”,由于自身雄厚的实力使然,非常出位。这些一线城市在自发而缓慢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即经济实力、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尽管它们还在不断地认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而中国的二线城市和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小城市,对搏出一个品牌来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亢奋。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渴望创造出自己城市的特色来。例如,以“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著名的山西乔家大院所在地晋中市,就以明清民居建筑作为树立自己城市新形象的品牌定位。从六朝古都到江南水乡,从徽州的民居到晋商的大院,中国从来不缺乏极具独特性的城市。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品牌塑造起步还不久,却已然有三重境界。城市的形象宣传应该是其品牌塑造的第一重境界。

青山、绿水、现代建筑、高尔夫球场、海洋生物、俊俏的女交警,这是自称“浪漫之都”的大连的电视形象广告。

据悉,央视第4套节目每天轮番播出的城市形象广告就有几十个,逢旅游黄金周,广告投放量更是成倍增加。许多城市开始热衷于在央视做城市品牌宣传。威海、青岛、烟台、大连、珠海、武汉、昆明、银川甚至不大知名的河北涞源等城市也纷纷闪亮登场,大有比出个高低之势。

利用种种活动或者事件,聚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是城市品牌运营的第二重境界。这很自然让人想起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在中国的地图上,没有它的标记;在海南省的地图上,它也不过是标有锚和鱼的小点。它之所以在一夜之间令世界瞩目,不仅仅是其优美得足可与法国蓝色海岸媲美的景色,更因为这里诞生了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面向亚洲、面向世界的高层次论坛。

中国的策划人感慨:据说是因为一场几位外国政要的高尔夫球赛而被相中的博鳌,其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复制的机会接近于零。但许多城市着力打造的“特色节”却也有这种聚集目光的作用。如南宁“民族节”,青岛“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

第三重境界,把塑造城市品牌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从城市定位做起,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城市功能和规划设计,最后完成城市品牌的塑造。中国城市发展到今天,是否有真正达到第三重境界的城市品牌?业界倾向于认为“未竟全功”。

实际上,更多的城市还处于第二重境界——打造节庆以传播城市品牌。

据了解,这些年,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节庆活动像一场场嘉年华,把旅游市场装扮得热热闹闹。不少旅游节庆办得有声有色,充满魅力,但也有许多旅游节庆背离了原来的意义和价值,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效果平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