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吴钢:开发企业的加入使中国产业地产格局更加精细立体

2013-8-30 14:3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1| 评论: 0

简介: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而产生的巨大建设量及惊人的建设速度,对国内的建筑设计机构而言充满机遇又不乏挑战。面对设计服务内容趋同、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化、项目管理团队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市场对 ...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而产生的巨大建设量及惊人的建设速度,对国内的建筑设计机构而言充满机遇又不乏挑战。面对设计服务内容趋同、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化、项目管理团队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市场对建筑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等诸多挑战,地产开发产业链中的上下游机构已作出积极的思考,全过程精细化设计及管理已是地产行业大势所趋。其实,不论是居住、商业还是其他各种类型的物业,都是基于业主对生活有要求,才对设计产品有了要求,精细化的原动力来自于业主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更高层次追求。

吴钢 北京维思平建筑事务所主设计师、董事总经理

就在几年前,国内的产业地产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很少有人会把产业建筑本身当作盈利主要模式。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与行业演进,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有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将目光转向产业地产。他们的参与客观上促进了产业建筑走向精细化、针对性以及多样化,其盈利模式也逐渐向多层面发展,但相较国外,中国产业地产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园区,欧洲有大量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从外部物理形态,可分为传统的产业园区模式与城市或小镇模式。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钟表生产基地瑞士的很多城市都将产业和都市实现了完美结合。

中国通常把住宅、商业作为城市的形成基础,但是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城市中,以旅游、金融为基础发展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中小型城市的发展还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产业基础成为其崛起的必由之路。因此,产业地产为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想象空间。

在欧洲,如果发现客户不够专业,我们会自己组合专业的顾问公司、金融公司、开发商形成一个团队,今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么做。中国的产业地产十几年来均以政府为主导,现在房地产企业参与进来之后,以“专业咨询+金融服务”为基础组合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地产开发过程中,一般开发企业并不了解某个具体行业的生产流程、厂房办公等相关要求。因此,开发企业同工业企业需求相结合不仅是设计的天然需要,更是资金和销售模式的必然。产业地产已经不简单属于以开发商为主的行业,更多的工业企业将扮演重要角色。

从以上意义来讲,做一名产业建筑设计师,专业成为最根本的工作原则。以维思平设计的杭州支付宝大厦和百度总部项目为例,建筑师在工作中就必须事先了解甲方整体的生产模式、工作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针对性产品。产业地产设计是一个具有排他性的行业,当一名建筑师将产业地产的设计细分,如电子行业、IT行业或者生物医药行业做到极致与纯熟后,他在此领域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