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无形的政府与有形的大楼 谁能流芳千古
济南政府大楼 高手向来在民间。网上专门有关于“各地豪华政府大楼盘点”的帖子:从酷似“白宫”的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大楼,到前面广场据说比天安门还大的广东佛山顺德区政府大楼,再到花费达到20亿元的浙江长兴县政府大楼……最新被网友吐槽的则是造价40亿的济南政府大楼,大小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 在华人社会里,有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暗室”的原则。不管你是否承认,大多数人都比较“好面子”。无论阶层高低,即便是生活很困难的人在外人面前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因为他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有权力的人就有更有资本获得“面子”,通过对资源给予的掌控,逼迫周边社会给予其“面子”。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能够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的不是城市下水管道是否通畅,也不是当地百姓上学和看病能够少花钱,而是建大楼和盖大厦,尤其把政府办公大楼弄豪华了。正如一位网友评价道,在国外最豪华的建筑可能是民用建筑,在中国最豪华的建筑大多就是政府大楼。 又一座豪华办公楼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济南市政府大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造价40亿元,里面的走廊周长为1公里,有40多部电梯,光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就有45000个。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单体建筑,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现为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 尽管公众早已对各地屡见不鲜的豪华办公大楼习以为常,但这个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体量的地方政府大楼,还是让人震撼。毕竟,4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去年济南市的财政收入为325.42亿元。也就是说,这个造价高达40亿元的大家伙,花去了济南市一年财政收入的12%。花这么多钱造如此奢华的办公大楼,其预算和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不免让人质疑。 对于政府部门屡屡出现的豪华办公楼,公众已经接近于“审美疲劳”。去年两会期间,新华网曾刊出图文并茂的《国内豪华办公大楼大曝光》一文,由此掀起一场网友积极参与的“政府豪华办公楼随手拍”活动。在公众舆论如此关注、“风声”日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依然逆风而上,有模仿天安门的,有模仿美国白宫的,各种豪华的楼堂馆所如此轻易地不断粉墨登场,这其中的奥妙,确实值得玩味。 对此,有论者认为是权力美学在作怪。正如《权力与建筑》的作者迪耶·萨迪奇所言:“建筑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是个人宣扬身份的利器,是有雄心的城市向全世界宣扬自己的工具,是权力和财富的表达。”但问题是物极必反,被如此“权力美学”打造出的公共建筑,“固然可以炫耀权力和资本的存在,但却与公民的幸福风马牛不相及,相反它只能让普通民众望而生畏”。楼越盖越高越豪华,但与此成反比,公众与政府的心理距离却在逐步拉大。坊间如今对济南市龙奥大厦这个庞然大物质疑不满,就是明证。 权力美学作祟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这源于一种缺乏节制的心理冲动和欲望。如果没有花钱的自由,任何权力美学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花巨资建设政府大楼,是需要公共财政预算的。理论上来讲,公共预算理应而且必须置于公众监督和控制之下。如果公众对诸如40亿之巨的花费,有及时的知情权,有权利进行监督,那这座豪华办公楼绝不会在公众的“不知不觉”中拔地而起。 有论者将财政预算不透明、不细化,对大量浪费的财政状况一无所知的情形命名为“看不见的政府”。正因为有“看不见的政府”,才导致看得见的让人眼花缭乱的豪华办公楼的层出不穷。可以说,正是“看不见的政府”造就了“看得见的大楼”。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豪华办公楼的层出不穷,最终还是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公共预算体制,让政府无论是花一分钱的小钱,还是花40亿元的巨款,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大摇大摆的豪华办公楼将逐渐销声匿迹。 “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这恐怕是很多网友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这种“山寨”建筑能够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一方面是地方官员打造政绩的需要。眼下各地官员实行轮岗制,很多地方领导人都将管辖基层作为仕途一站,大多抱着过客心态,缺乏长远考虑,只希望留下所谓的地标性建筑物,以凸显“为官一任,流芳百世”。 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资的需要。当下,招商引资仍是促进地方GDP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当地官员来说,投资者在考核当地的环境时,如果政府大楼等其他基础设施过于落后,就会非常担心阻碍投资的引入。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地方政府就会不切实际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当然,政府办公大楼从来都不是公共的,在这种充满“神秘感”的语境下,国人有理由对于大楼的招投标是否透明,修建过程中有没有经过严格审批,有没有铺张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是否会出现盘根错节的利益分赃和贪腐行为等问题产生疑问,而随着豪华政府大楼不断拔地而起,人们疑惑的心理逐渐加重后,自然就会衍生出不满的情绪。
无疑,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机制。偌大的政府大楼里,聚集了政府大多数的办事机构,在方便人们办事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地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太深。从“有事找政府”到“有事找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约束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经济资源的支配更是下一步改革的攻坚课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豪华政府大楼与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