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住宅公建化”引发的人文纠结
悄悄地,一幢幢外立面酷似写字楼的住宅,在杭州街头,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视野。 闪烁的玻璃幕墙,冷峻而漠然的干挂石材,你喜欢模特般“零表情”的住宅吗? 从银马公寓到城市芯宇,从市区到钱塘江南岸,一场杭州“住宅公建化”之风愈刮愈盛。这些以玻璃材质为外立面主要用材的住宅项目,引发了一场令人纠结的人文思考。 住宅立面“千篇一律”的视觉灾难,已被打破,背后的推手是购房者重视住宅建筑“面子”。住宅外立面经久是一个楼盘保值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些借鉴公共建筑外立面的住宅立面开始流行。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质疑这些板着面孔的大楼缺乏“亲和力”。 笔者注意到,随着杭州“住宅公建化”盛行,两种不同的意见开始在坊间流行。 何去何从,令人纠结。
远看 银马公寓如写字楼(图片来源:百度)
近看 确实住宅楼(图片来源:百度) 成也萧何? 外表的实用性和品质感获得双赢 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楼市——如果没有阳台大小的区别,早期的商品住宅建筑就像是同一家开发商造的。这种近乎夸张的说法,也可以看作是对住宅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的批判。 过去十年,开发商对住宅建筑外立面的创新,穷尽所思。有调查显示,购房者对外立面的重视程度,仅次于区域配套、园林景观,成为影响购房决定的重要因素。而几年前,建筑外立面还排不上购房者关心的要素行列。上海建筑设计师李孝季告诉笔者,现在相当比例的二期房业主都是看现房时被交付体验区带来的品质感所吸引,包括大海色的玻璃材质外立面。公建化的外立面让楼盘具有高度识别感,也为业主带来“面子感”。 提起建筑外立面,购房者一般考虑比较多的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其实,建筑的外形与时下所倡导的节能也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呈方正规整外形的建筑,由于外立面比较简单,和外界接触面少,能量交换的面积。比如银马公寓,外形时尚、简洁,配以干挂石材、深凹长窗、内置阳台,这样的建筑外形不仅时尚,而且其建筑体形系数为0.23左右,远低于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夏热冬冷地区,条形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0.35。 虽然当年银马的外立面备受争议,但是其实用的功能也获得了业主的好评。在用材上,银马公寓外墙由钢筋混凝土基层、保温砂浆、空腔和花岗岩板材等构成,表面光滑坚硬的花岗岩外挂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反射声波,而分户墙及内隔墙则采用吸声性能更好的轻质加气混凝土。在更容易传热的门窗部分,银马公寓采用的是断桥隔热铝合金和双层中空玻璃的双重保护技术,能有效降低声波的共振效应,阻止声音的传递,使门窗的隔热隔音效果大大提高。 业主王先生说:“这里的房子不少都靠路边,本来以为会很吵,没想到住进来以后发现关上窗户还是很安静的。估计这就是公建化的好处吧。” 浙江环境艺术研究所景观设计师林墨洋说:公建化在当下是指住宅的外立面向公建(公共建筑,如剧院等)靠近了,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形式。玻璃幕墙原本适合如世贸大厦之类的办公用所,但是事实上,住宅外立面的新古典、公建化,能弥补原来大量面砖镶嵌的渗水、脱落等不足,外观的实用性和品质感双赢。这一现象在香港等城市非常普遍,如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等。李孝季说:“这个泛形式,可以说住宅公建化只是当前住宅设计的一种趋势,更多的时候是结合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的建筑群中存在。建筑造型形式基本上采用比较公建化的处理手法,如国内万达地产、宝龙地产的住宅产品中较多地采用这种形式。市场接受度也是比较高的。” 在品质感方面,林墨洋认为,国内在设计建筑外墙时候,不会直接套用公建形式完全公建化,更多是带有公建的韵味,像常州天润园这类住宅,与传统住宅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性,打破了常规行列式呆板的住宅建筑风格,更具变化性,整体看上去简洁而清新。没有使用玻璃幕墙,而是借鉴了其手法,有节制、恰到好处。可以说,天润园的立面将功能性与人性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展示了现代风格,干净利落,韵味十足。从单体建筑上看,明显的凹凸感及雕塑感,加深了建筑的硬朗,很有质感,让居住者产生仿佛住在艺术品中的错觉。 另一方面,住宅公建化在绿色建筑概念上有一定的贡献。在材质上的打造方向是通过较为高档的建筑材料来实现,同时尽量避免马赛克、瓷砖等材料的使用。如金色海岸等高档项目底层商业立面,多用大理石等石材;住宅主体外立面用干挂花岗岩、石材、铝塑板、百叶、玻璃幕墙等;屋顶则用玻璃、石材等。如此也有利于建筑的生态节能。 林墨洋说日本建筑大师安藤中雄现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甚至连涂料都不用了,全部用混凝土模块,他的混凝土已经细腻到表面跟丝绸一样。这样能更大程度地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 在国内,现在贴面砖的建筑还是有,不过从平常来看是比较少了,大量用涂料、钢材或玻璃替代,赋予建筑物以理性的思想。从银马公寓到城市芯宇,住宅建筑外立面公建化很容易受到购房者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建筑立面的市场空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