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城市色彩与历史文脉有很大关系
有这样一个关于色彩的故事:外国某城市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不少人从这里跳下去自杀;后来被漆成蓝色,自杀者大为减少;最后被漆成粉红色,结果自杀者从此绝迹。可见,色彩尤其是城市色彩,对我们的重要。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自身的色彩规划,杭州、武汉、广州、澳门、葫芦岛、盘锦、哈尔滨、镇海、温州、福州等正在加入城市“色彩整改”的队列。比如,西安市将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的色彩体系,而苏州建筑的基调主要是黑、白、灰的江南水墨色彩。 日前,首届中国城市色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色彩专家学者、城市设计人员和城市建筑外墙涂料生产厂家汇聚一堂,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的管理者——来自全国的41位市长。会议期望展示近年来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与实施效果和成果,推动中国城市形象个性化塑造和城市色彩建设,传承文明负载历史,促使人们更加科学地去审视城市色彩问题。 “城市色彩”还是新名词 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缘起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是基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在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地的城市色彩规范。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分成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人工产物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可见,城市色彩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品位,也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更是城市有序、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城市色彩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地域、市民品质、市民素质还有欣赏品位的综合反映。 长期在美国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饶及人认为,总体上,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色彩应用比较混乱,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探讨城市色彩策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色彩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在眉睫。”他给大家看了一些幻灯片。一张图片上,上海的某房地产开发商学着希腊爱琴海边别墅的建造方法,把一排排简陋建筑的屋顶全部变成蓝色,跟附近的楼房、道路极不和谐。“所以我常常讲,人有高矮胖瘦,肥有肥的穿法,瘦有瘦的打扮,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照抄的。”饶及人说,“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美’是体现在城市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不对或者搭配不协调,那可能就是最丑的。” 专家们指出,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和快速发展中,一些城市出现了躁动、浮华的问题,在色彩定位上也存在着“暴发户”的心理倾向,造成了城市色彩污染,但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通过后期调整和加强管理来改进的。日本东京在上世纪60年代也经历了中国目前的阶段。当时为了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使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和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心绪烦躁,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退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当地管理者很快认识到问题所在,最终使城市色彩变得很协调。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