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文化建筑 查看内容

【大学生竞赛三等奖】愈合自然之殇变

2013-8-29 21:5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34| 评论: 0

简介:作者姓名:顾欣骏 栾天浩 指导老师:胡一可 学校:天津大学 设计名称:愈合自然之殇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中的文化馆设计 图纸张数:4 设计说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演变的过程。如今工业化 ...

作者姓名:顾欣骏 栾天浩
指导老师:胡一可
学校:天津大学
设计名称:愈合自然之殇——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中的文化馆设计
图纸张数:4

设计说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演变的过程。如今工业化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由于过度利用自然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试图驾驭自然变化到如今人试图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选取了工业化中自然环境问题突出的山西洪洞县作为设计的选址,试图以建筑景观结合的方法愈合人类带给自然的伤痕——矿坑塌陷问题,并以此铭记人与自然演替发展的过程。

演变中的建筑不仅仅体现在矿坑这一基地在不断变化,设计的建筑适应了这一情况;同时试图去解决这一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参观者在建筑中由上而下的参观,对于人与自然的认识也发生着演变。

地面一层为广场,主要起到交通疏散和游憩的功能。顺着景观墙的引导,参观者可以巡回参观广场全貌以及塌陷矿坑的外围情况,以此让使游览者有关于自然之殇的深刻印象。

地下一二层为主体建筑,主要起到展览休憩交流集会的功能。环形的游览路线以及参观休憩相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参观者在地下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有深刻的反思。

地下三层为生态恢复公园,主要起到游憩休闲的功能。参观者在公园中漫步可以观察塌陷矿坑的新样貌,自我探索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

通过对塌陷区土层结构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塌陷区范围是随着时间扩大的,但是只有纵向是不断变深,而横向则存在稳定区,稳定区土壤坚硬、结实。

所以我们将基础打在稳定区域,选择悬挂结构,房屋通过桁架悬挂于中央或者两侧的核心受力柱上,并不直接接触地面。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地基下沉带
来的基础变形,房屋损坏。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