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狂潮的背后 便捷与隐忧并存
一座城市的地铁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铁就像是交通工具里面最可爱的精灵,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承载着人们的笑与哭;记录着生活的快与慢;收录着经济发展的点点滴滴;架设起城市的地下经脉,带动了庞大的地下商城。 由于大城市市区土地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下,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工地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因此众多城市加入了建设地铁的行列。 地铁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安全舒适、节约地面空间、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优点,因此成为当前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带动城市形象升级的重要工程。 地铁不但是政府解决公共交通困顿的优先选项,甚至被视为是实现城市形象升级的符号。从北京、上海到广州,从沈阳、青岛到成都,全国各大城市都处于地铁建设地热潮之中。 我国地铁建设的现状 在当今中国,地铁梦就像滴在宣纸上的墨汁,正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迅速蔓延。 一连串数字显示出中国城市似乎进入了“地铁时代”,进入建设地铁的春天。“地铁热”正在席卷全国,无论是京、沪等一线城市,还是长春、大连等二线城市,地下施工一片繁忙。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已有1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线路总里程约为1270公里,是2005年的3倍。与此同时,全国28个城市地铁获得批复建设,在建总里程约为1500公里。 除了北京,一些大城市乃至中型城市,也纷纷开通了地铁或正在修建地铁。上海、沈阳、杭州、无锡等二十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或者正在建设,而正在进行申报的则更多。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出现“新格局”: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范围正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扩展;城市轨道交通开始从以发展地铁为主,向以地铁、轻轨等不同类型并行发展过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向城际轨道交通领域拓展。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到投资建设地铁的大军当中,各大中城市纷纷申报地铁项目。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透露,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28个城市将拥有地铁运营总里程3000公里,而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将高达1.2万亿元。 地铁建设的必要性 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介绍,自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以来,地铁便因其占用土地和空间少、运输量大、运行速度快、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而成为备受推崇的理想交通方式。 据调查,在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著名大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可占城市总客运量的50%~80%。 对于中国内地城市扎堆建地铁,外界一直有所质疑,最大的争议在于地铁造价高、成本运营高,除了香港地铁外,几乎所有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以深圳地铁为例,2012年~2016年预计亏损220亿元。 众多城市修建地铁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为了提升政绩,不顾城市实际而进行的攀比。如果地铁建好后因乘客少或运营不善而导致经济损失,最终会拖累城市发展。 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建地铁?2009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有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按照这个标准,当时全国有近50个城市达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令斌说:“修地铁的核心是要有足够的流量和运量。”像厦门、常州这样的城市在国内看起来可能小一点,但放到国际上看就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问题也很严重。 “西方很多城市小很多,但他们也都修造了地铁,哪怕只有一条两条,也能起到大作用。”孔令斌说。跟国外城市相比,国内很多城市运量都要大很多。 未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地铁建设中来。 我国城市化水平已从建国初的7.3%提高到2008年底的45.68%,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却出现了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之一。“十二五”规划期应当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争取建设5000公里。未来十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我国地铁建设的隐忧 地铁建设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针对城市地铁建设飞速发展,对地铁过热带来风险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据了解,从北京、上海到广州,从沈阳、青岛到成都,全国各大城市目前都处在地铁建设的热潮之中。有人形容这是地铁修建地“大跃进”与地铁的盲目扩张,同时修建和运营成本过高也引发了极大争议。 至于到底该不该大举扩张地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就认为不能政府说建就建,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能一窝蜂地上地铁项目。如果地铁建设好后,客流量不大或者运营不善导致经济损失,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纳税人。 北京为治堵而大举修建地铁,一些大城市乃至中型城市也纷纷开通或正在修建地铁。目前上海、沈阳、杭州、无锡等20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已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而正进行申报的则更多。地铁造价每公里过亿元,调查显示全国地铁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一个城市修建地铁必须经过谨慎的规划,否则就会变为百年遗憾。”曾主编我国第一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说道。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董黎明教授说:“要选择一项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应看两个条件,一是客流量方面是否有需求,二是财政能力是否匹配。”“有钱没需求和有需求没钱都有问题。” 由此看来,发展“地铁经济”,必须权衡利弊,鼓励广大市民充分参与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 另外,地铁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地铁的修建技术也日趋成熟。但各地在修建过程中,却仍旧险象环生,事故频出。 安全是地铁的生命线。要保证地铁的安全,就必须从建设和运营两方面下手,维护地铁施工人员及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