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宏:农民工能成为产业化工人
高小宏是陕西安康京康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砌筑工。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泥瓦匠,在一次次的抹灰、磨边、接缝中,他总结经验,翻阅砌筑专业书籍,在2011年北京市建筑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比赛中一举夺冠。201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劳动奖章。2013年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他在两会上为争取农民工的权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城市打工的日子,让高小宏感受到农民工非工非农的身份,有时候会令他很尴尬。“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城市,可是城市并不接纳我们,在公交车上给孕妇和老人让座,人家都嫌我们脏。去超市买东西,有些营业员对我们的态度也不友好。”他希望政府能够在价值观上给人们以引导,首先学会尊重农民工。 高小宏的妻子和孩子在陕西老家,他对户籍制度限制高考等制度有些忧虑。他认为,除了意外伤害险之外,养老和医疗保险是最重要的两个险种。“有很多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以后,得不到任何保障。工作和生活都在城市,自己也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每年大概只有两个月待在农村。”他说。 他认为,对农民工中的骨干人才、优秀技术工人应落实户口,稳定其生活。有的建筑企业希望留住骨干人才,但往往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建筑业农民工的流动性太大,农民工短期的打工行为,使用人单位给他们上保险和对工人的培养等问题成为难题。而建筑工人的产业化转型是有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 建筑工人成为企业固定员工后,易于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工人的专业水平。工人专业水平的提高必将带来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过先进技术培养起来的工人也会促进建筑效率的提升。留住工人,吸引年轻人选择建筑工人这个职业,能解决建筑工人“断层”的问题。建筑产业从量到质转变,逐步解决工人大量流动的问题,利于对建筑工人的监管。建筑工人在企业和城市稳定之后,也减少了因陌生人群的涌入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