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再升级
2012年必将成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节点。 在近期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大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标准、市场、政策、实现路径等问题对我国建筑节能进行了全面剖析,让我们得以窥知建筑节能的现实与愿景。 标准提高:75%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鼓励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施节能75%的标准。 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是目前国内节能率最高标准,它除了从房屋建造设计本身进行了分析,还对空调系统及照明系统等内部耗能设备的使用,给予了“最低碳”的安装意见。 我国于1986年8月1日起实施第一阶段节能3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96年和2006年分别将标准提升到50和65%。目前全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从2005年的53%增长到2009年的99%,在施工阶段从21%上升到90%。 但是,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施工环节现在还有10%左右的建筑没有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中小城市和村镇还没有启动这项改革,这意味着还有40%左右的建筑没有纳入国家的强制性节能标准治理范围。 针对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的难点,专家建议首先应加大监察力度,把节能性质作为建筑质量验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筑不予竣工验收和使用。第二,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全面延伸绿色建筑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第三,对没有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设计和施工企业要进行处罚,直至退出市场。 地方实践:20个 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各地对建筑节能领域的贯彻力度之大也前所未有,截至2012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出台。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由目前的65%提高至75%,这意味着北京新建筑节能设计实现新突破。 根据规划,北京将在朝阳CBD东扩区、昌平未来科技城、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海淀北部新区等地区进行绿色低碳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绿色建筑由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园区和政府投资项目均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力争今后5年建成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 同时,北京还要用5年时间完成6000万平方米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热计量的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节能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以及20万户既有农宅的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 通过上述措施,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形成每年节约396万吨标准煤和减排二氧化碳990万吨的能力,年均施工节水量达11400万吨,建筑节能在全市节能降耗的贡献率达到39.3%。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并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大型公共建筑,将执行65%的强制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光伏发电三个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一项。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介绍,全省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亿多平方米,建筑能耗已占全省总能耗的20%,未来20年这一比例有可能达到35%。 安徽省住建厅和质监局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万平方米,或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按照甲类公建节能设计效果达到或者接近节能65%的目标,强调了组织好单体建筑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和对朝向的要求。 此外,天津、四川、深圳、重庆等地都推出了建筑节能标准,无疑将成为节能行业最扎实的发展助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