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中德合作公共建筑节能项目落户石家庄
摘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月8日透露,首个中德合作公共建筑节能被动房项目已正式落户石家庄。本月至明年8月,两国将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打造设计面积约13000平米、地上共6层的被动式节能建筑研究交流中心。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月8日透露,首个中德合作公共建筑节能“被动房”项目已正式落户石家庄。本月至明年8月,两国将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打造设计面积约13000平米、地上共6层的“被动式”节能建筑研究交流中心。 据介绍,该项目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德国能源署携手推进。其中,德方负责提供技术培训、项目建设期间技术支持、建材以及确定技术标准等。而中方负责主要结构设计,其设计将结合中国国情,并尽量降低因新技术采用所增成本。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被动房”技术可根据自然条件对能源利用有所侧重。中国东西横跨三大阶梯,南北纵跨热、温、寒三带,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研究发展“被动房”有重大现实意义。 “被动房”技术起源于德国,其设计理念在于吸收自然能量的同时减少建筑本身的能耗,并通过热(冷)回收装置将室内废气中的热(冷)量回收,从而显著降低能源需求。实验表明,建筑面积为10000平米的被动房,同比可比普通住宅减少二氧化碳103.43吨/年,节约标煤42.59吨/年。“被动房”因其强大的节能功效,已成世界上最前卫的建筑方式之一。 中德两国曾先后合作在哈尔滨和秦皇岛建设“被动房”住宅项目,而双方合作建设公共建筑尚属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