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工程机械行业正在努力寻找崛起的突破口

2013-8-28 21:5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86| 评论: 0

摘要: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间力量正在努力寻找崛起的突破口。这一点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即BICES2011)上尤为醒目。在为期四天的展会上,一些身在第二 ...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间力量正在努力寻找崛起的突破口。这一点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即”BICES2011“)上尤为醒目。在为期四天的展会上,一些身在”第二集团(徐工、中联、三一因其销售规模巨大而普遍被称为第一集团)“的中间力量甚至是所谓”草根“,给这一年富久远的盛会带来别样新意。

  谋篇国际化

  国际化在中国工程机械业内虽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对于尚未全面完成海外布局的巨头,以及还未真正跨出这一步的大批中间力量而言,仍是看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仅有”第一集团“热衷于国际化建设不同,此次展会反映出,以柳工、厦工、山推等为代表的大批中间力量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以及迫切的欲望,并开始了初步尝试与布局,比如品牌形象的包装。

  漫步展会现场,无论是多么中国的企业都有一个亮丽的英文标识,甚至有些机器身上找不到一处汉字符号。曾经数个以楷书撰写的品牌字符也早已换成了一水的洋文,令不少参观者有种身处国外的错觉。更有甚者不避”山寨“之嫌,几家来自山东的小型挖掘机企业玩起了文字游戏,展会中曾出现多个与沃尔沃相近的品牌标识,顿时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记者发现,本届展会上众多欲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均在展台设立了专门的外商咨询处,英文版的资料一应俱全,甚至有各种翻译陪同参观的服务。

  同时,跟随卡特彼勒和小松的步伐,三一、柳工、厦工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已从几年前开始,将自己的品牌商店开在了各大展会的现场,销售产品模型和印有企业标志的衣帽鞋袜,且价格不菲。

  总之,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至少看上去都很国际。而对比之下,国际巨头们却又很中国。

  卡特彼勒最以为甚。作为全球工程机械的领导者,卡特彼勒已经连续缺席中国本土的行业展会达三年之久,而此次在北京的亮相着实惊艳。

  竹柏石狮、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朱墙琉璃……虽然矮矮的展台建筑很容易便被淹没在机械丛林当中,但偶尔从人群的夹缝中露出的一抹朱红,还是让人生出几许难以抗拒的兴致,欲走近一看。而行走其间,多处以宋体汉字书写的”卡特彼勒“品牌标识,更是令人感慨良多。

  其实,这种巨大的反差无需过多解释,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品牌当下各自的不同诉求和心态:一方急切地想拥抱世界,一方欲图分羹中国市场。方向不同,脚步自然相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