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中国盾构机厂沦为国外组装车间

2013-8-28 21: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1| 评论: 0

摘要: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城际铁路、水利工程、过江隧道等项目的规模不断加大,盾构机作为挖隧道的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其市场需求也成倍数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全国规划地铁项目176个, ...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城际铁路、水利工程、过江隧道等项目的规模不断加大,盾构机作为挖隧道的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其市场需求也成倍数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全国规划地铁项目176个,规划里程6200公里,预计需要盾构机300台次以上;铁路建设未来5-10年,将规划新建17000公里,其中隧道约2000公里,约需盾构机200多台次……。

  国内盾构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也从2005年以前的不足5%扩大到现在的40%左右,且呈现强劲之势,但是行业问题,也层出不穷。

  “洋巨头”操控国内盾构机市场

  由于盾构机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国内盾构机市场2005年以前,被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海瑞克、产量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等企业垄断。仅德国的海瑞克一家外资企业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外资品牌的盾构机占有率曾经高达95%以上。

  近年来,全国地铁、水利工程、过江隧道等众多工程纷纷上马,各大城市在修建工程的同时都采取“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成立了自己的盾构机厂。但是,盾构机关键部件技术一直被少数几家企业高度垄断,而国内众多地方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实际上成为承担配件制造和组装的代工车间。

  “盾构机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国内合作企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掌握。”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告诉记者,“由于盾构机的‘定制化’特点,其制造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盾构机进行不一样的配置,而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这些核心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市场不仅换不来技术,反而企业沦为外资品牌的组装车间。”

  据了解,由于许多地方的盾构机厂扮演的只是组装车间的角色,在与海瑞克为代表的外商合作、承接项目时,签约的合作主体一般都由海瑞克等外商出面,几乎没有国内地方厂商作为主体的例子。在技术研发、加工工艺等众多核心领域中,国内盾构机企业失去了“参与权”。

  “在合作中,国内厂商并不会得到技术,70%至80%的利润都被外商拿走。更为可怕的是,项目一旦完结,外商就会撤走,留下一个没有技术、没有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烂摊子'.”王金星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