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威司达凭技术实力强势入驻中国重卡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在经济繁荣、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高速公路、高速地铁、房地产业、大中小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为促进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众多外资企业发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及潜在商机,纷纷如闻香而来的蜜蜂般争先恐后的进入中国市场,纳威司达便其中之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纳威司达就通过前苏联辗转进入中国卡车市场,中国生产出的第一辆 “解放牌”卡车采用的正是来自纳威司达K系列产品的设计与技术。然而纳威司达貌似在中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半个世纪后的2010年低调而神秘地重返中国,并注下要在中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鸿图大业。相比奔驰、沃尔沃、曼、依维柯、戴姆勒等早期来到中国市场的欧洲商用车巨头,纳威司达作为一个迟到者,目前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并不高,树立品牌形象便成了当务之急。纳威司达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在实施“中国战略”的过程中,在进行产品引进或移植的同时,传播和宣传品牌理念,树立品牌形象,实现本地化经营才是纳威司达的最终目标。为此,纳威司达正积极的将旗下先进技术及品牌理念导入到中国市场。 2011年09月27日,纳威司达于北京亮马桥希尔顿酒店举办了以“美国商用车沿革”为主题的媒体见面会,包括慧聪工程机械网在内的三十多家行业媒体参加了本次活动。现任纳威司达中国区总裁的万如意先生及纳威司达集团中国产品及技术研发副总裁严敬德博士出席本次活动。活动中并未谈及合资企业、未来产品规划等内容,而是从专业技术角度详细的分析对比平头和长头牵引车,介绍美国商用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长头车的优势。 总裁万如意先生发表讲话称,纳威司达要确立自己的全球定位,并且对于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将与中方分享纳威司达的技术。严敬德博士则就“美国商用车沿革”话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平头牵引车在美国的历史,并分析长头牵引车在安全性、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和燃油经济性等方面与平头牵引车的不同。会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严敬德博士及Scott Smay解答了媒体的疑问。 有研究表明,与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地理基础和高速路网建设状况与美国极为类似;而对于中国而言,纳威司达在北美地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成功经验具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然而以平头车为标准形象的欧日重卡品牌长期充斥着整个中国市场,北美风格的纳威司达长头车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后,否能仅凭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去攻破有着数十年市场认可度的欧日系产品的坚强壁垒?在中久违了的美式“长头卡车”是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国内市场和被中国消费者认可与青睐?对纳威司达而言,如何攻破欧日系平头重卡产品技术在中国市场构建的坚强壁垒,是其能否在中国立足的关键。 虽然在北美长头卡车是优势产品,但在中国由于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对车身长度有严格的限制,平头车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面对目前全社会对降低物流业成本占GDP的比重,发展高能效、低能耗的交通运输业的呼声,以纳威司达为代表的美系长头卡车也显示出独特的节能与安全之竞争优势。 业内人皆知,长头卡车安全、舒适、节油。首先是驾驶者不用坐在发动机上方,燃油经济性也可降低10%,且维修更加方便,更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从理论上来说,燃油经济性和空气动力学方面,长头卡车要比平头卡车更有优势,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车身造型能更好地降低空气阻力,减少燃油消耗,同时发动机前置式设计能够提供更长的车头安全距离,并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故而其安全性也显然要比欧式平头重卡高出许多。此外长头卡车由于轴距更长,司机在驾驶舱内几乎感觉不到来自挂车的冲击,安置在前后轴之间座椅也有效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