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企业纷纷打响零部件控制战
“桥产品要成为客户选购重汽车的一个重要理由。”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对重汽桥箱公司的重视可见一斑。联想到前几天北汽福田投资5亿元在河北承德投建发动机部件制造中心,足见自建核心零部件体系已在国内重卡行业愈演愈烈。 看人眼色的苦恼 究其原因,2010年的那场“抢资源”风波首当其冲。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经销商都表达出“有人买却没货卖”的不满,以及各企业领导纷纷去关键零部件企业“蹲点抢货”的讯息。 “像去年那样抢资源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5年之内不会再出现像去年那样资源紧张的情况了。”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秀卿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各企业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受制于人,市场好的时候,产量却因为关键零部件供应不上而提不上来,有订单又交不了车,实在难受。” 所以,业内分析人士杨再舜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没有自己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还是不行。光从配套上来讲,在销售旺季老是被卡,整车企业自然不甘心。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不光要自己做大,还可以通过和国外品牌合资做强。” “中国有句老话,叫‘求人不如求己’。”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延安说道:“整车企业出于长远考虑,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自制率,在自建零部件体系上发力也并无不可。此外,我觉得也不涉及用户认不认可的问题,只要产品质量好,用户就会认可。” 集瑞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则认为,国内专业零部件体系的运营模式不够完善。首先,产品覆盖面不是很全;其次,专业零部件企业还不够开放。比如,去年资源紧张的时候,与整车企业有关联的零部件企业对待自己体系的整车企业和非体系内的整车企业就不一样,它们会优先保障体系内企业的供应。 对此,某重卡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出于对生产和经营安全的考虑,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得提上日程。订单多的时候,如果没有自己的零部件体系,而独立的零部件企业保证不了正常供应,就会比较被动。”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卡经销商告诉记者:“用户着急起来,只要有现车就会购买,导致一些企业的市场表现受到影响。” 正因为如此,虽说今年以来卡车市场不再有去年的火爆,各企业却没有放松对关键零部件体系的建设力度。“从长远看,卡车行业是趋好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市场不景气而不考虑更长远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卡车业内人士表示。 实力提升的需求 除了力保正常生产不受外界的过多干扰,随着企业和行业的不断发展,整车企业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也有着技术升级、更优匹配等多方面的考虑。上述重卡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这也是为了追求更佳的整车匹配性,毕竟一辆好车应该有好的整体匹配。使用别人的零部件,需要不断和对方沟通,而对方的产品也不见得能很快适应你的想法,导致新车试验效率低,甚至还会耽误研发流程。” 对此,谭秀卿表示:“各企业自建零部件体系是早晚的事,这跟上量有关系,也可能是仿欧洲模式,欧洲的6家主流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动机。中国的卡车企业觉得具备了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可以自建零部件体系,从此还不用受制于人,并能从零部件体系中分得一杯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