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治理京津风沙源80%的工程用挖掘机
摘要: 2012年上级下达兴和县京津风沙源林业治理工程任务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乔木林4万亩,灌木林3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现已通过了县级自查验收。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兴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县林 ...
2012年上级下达兴和县京津风沙源林业治理工程任务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乔木林4万亩,灌木林3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现已通过了县级自查验收。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兴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县林业局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县发改委的配合下,坚持因地制宜,实地适树,做到了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北部乡镇以灌木林为主,中南部以乔木林为主,南部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 主要措施:一是坚持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二是专业队机械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集中连片的治理布局,突出生态经济效益,在树种选择上灌木以柠条为主,乔木以油松、樟子松为主,乔灌结合,生态效益突出。 主要特点:一是专业队实施机械化施工,80%的工程用挖掘机,水平沟整地,标准高,质量好,从而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二是树种选择适宜品种,很受群众欢迎;三是工程项目任务与产权落实相结合,从而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如赛乌素镇魏家村陈守录,在自己承包的地块上栽植2000亩乔木林,全部为机械整地,坑里栽植油松,埂上点播柠条,林带中间种植苜蓿,实现了乔灌草结合,同时筹资打井对所有苗木进行浇水;四是重视管护,县林业局与全县公益林管护员签订管护责任状,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落实管护责任,并且全面实行禁牧;五是林业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不间断地深入地块按照作业设计标准严格把关,从而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六是强化制度管理,制定了生态治理管护制度、林草防火制度、禁牧舍饲等一系列制度,有力地保护和推进了生态建设,突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有机合理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