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信贷投入产出比下的“温州危机”

2013-8-28 08: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6| 评论: 0

简介: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由纷繁复杂的借贷行为编织造就的资金链条网络里,几个关键链条环节的欠账不还,就有可能会引发类似推倒多米诺骨牌式的借贷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民 ...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由纷繁复杂的借贷行为编织造就的资金链条网络里,几个关键链条环节的欠账不还,就有可能会引发类似推倒多米诺骨牌式的借贷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民间借贷危机的报道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温州多家企业主“跑路”造成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已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但民间借贷危机仍未停息,似有蔓延迹象,开始波及到临近温州的宁波。

  据媒体报道,近期又有宁波七鑫旗集团陷入高利贷危机,老板跑路未遂。从涉及企业的情况看,企业老板多有赌博、偏离主业、投机房地产等行为。因此,企业资金链条断裂,老板自身难辞其咎。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其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必须要得到妥善处理,若处理不慎,就有可能会暴发连锁反应。

  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即使不是因为高利贷危机崩盘引发的,也需要警惕因信贷投入产出效率下降最终会引爆一轮波及面较大的借贷危机。

  信贷投入的有效产出是借贷关系不出现破裂的重要前提。这意味着1元的贷款能够带来1元以上的收益,才有可能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若1元的贷款带来的收益不够1元的时候,除非得到新贷款的支持,否则原有的借贷关系将受到破坏,企业资金链条将会断裂。

  借贷关系通常是比较脆弱的,其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要不断提高信贷投入的产出效率,二是要相对宽松的货币资金环境。但目前看,这两个条件均不利于借贷行为正常维系。

  从信贷资金投入的产出效率分析,近年来我国信贷投入的产出效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2,这意味着1元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需要1.2元人民币贷款的投入,该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0.14。

  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需要的资金规模则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即政府主导的投资需求急剧膨胀、而产业竞争优势不断下降这一不争的事实。在GDP考核主导官员升迁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有内在的GDP崇拜和扩大投资的冲动,但缺乏统筹规划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会如设想那样形成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政府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冲动,并不会像西方经济学宣称那样会带来投资乘数的效应。若维持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刺激作用,必须要有持续性的政府投资冲动。于是乎,政府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信贷资金越来越庞大,但信贷资金的连续投入并没有催生产业发展的繁荣,而是房价的连续快速上涨。

  与此同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在国际间的梯度转移,我国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相比较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出现了下降。

  从货币资金环境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后国际金融危机经济金融治理的必然要求。宏观层面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2011年上半年每月1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2个月加1次息,加上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扩大,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资金面相对约束的常态货币环境。特别是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提升和贷款利率的上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了利率的价格信号。可以说,从借款人的角度出发,资金借贷开始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借贷的条件也开始变得苛刻。

  在信贷投入产出效率下降的背景下,恰逢货币信贷环境的收紧,借贷关系将难以正常延续。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治根,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将政策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对于眼下的高利贷事件,还需要妥善解决,以免引发新的风潮。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