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是国有土地使用公平最好的防腐剂
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全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专家表示,此种做法可减少特权有利公平。(9月18日《京华时报》) 既然是国有土地,理应属于全体国民共同所有。那么除由全民共享的纯公益性项目以及与全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特殊用地项目,可由政府无偿划拨外,其他任何集团使用国有土地,都应支付土地使用费用。然而,目前的土地供应双轨制显然不能做到这点。这样一来,什么样的项目可以无偿使用或者有偿使用,实在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换句话说,双轨制掌握于权力者手中,是有偿还是无偿完全由权力者说了算,这个容易滋生权力寻租乱象。 从这个角度说,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缩小无偿划拨用地范围,对于减少特权保障公平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并不一定能达到减少特权保障公平的效果。原因很简单:即使有偿使用,如果使用地价仍由少数人说了算,而且整个过程并不公开,那么里面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甚至权力寻租的空间更大。退一步说,土地供应双轨制本身也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决策与运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因此,逐步扩大有偿用地覆盖范围,挤压土地供应双轨制生存空间,初衷设计甚好,但要把好事办好,需要也唯有在公开透明上做文章。对于有偿使用的土地地价,邀请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共同议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要公开土地有偿使用的用途、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公开有偿使用土地招标、拍卖或者挂牌详细过程;要将所有这些运作过程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向辖区民众公布,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以及群众代表全程跟踪监督。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要保证国有土地使用公平遏制特权,除此没有更好的办法。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