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建筑当体验“来复之仁心”
小建筑,我指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有多大趣味的建筑。比如只有300平方米左右的还要叫做办公楼的建筑;更小的,功能单一的水厂加工间;或者就算是有两三层,却让你无法去推敲、变换体型的建筑。假如碰巧你也对这样的建筑还抱有很大的热情,并且一定要将其设计好以达到自己心中好建筑的标准的话,那么,接下来我要讲的小建筑的设计就显得特别富有启发性。 小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的另外一种叫法。简单的建筑和简陋的建筑,无论其规模如何,都算不上是好的建筑,而小建筑很容易就成为简单的或者简陋的建筑。我说的简单是指从方案到实施阶段,从设计师到甲方都是抱着一种毫不严肃的态度进行。比如,几个项目恰好碰在一起,就开始分主次,某些小的建筑自然就被看成是次要的项目。于是,“赶在什么时间一定要做完这些小建筑的任务啊”,“要把时间跟精力花在那些有价值的项目上面啊”,诸如此类的打消人们积极性的话语,很容易让人瞬间失去对小建筑的创作热情。接下来,小建筑沦落成简单的或简陋的建筑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我自己是很想把每一个小的建筑都做好的,至少是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结果如何则要看各种因素的综合,因为有时候很多因素并非我等可以控制,但要把小建筑做成好建筑的这份热情不能丢失。虽然上述所说的各种消极的话语常常影响小建筑的创作过程,但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设计师本身或者行业内较为缺少的创意,都是建筑师可以为之努力的方面。比如对小建筑立面材料的自我探索,绿色建筑技术在小建筑上的利用,甚至在工业建筑中追求某些建筑空间的研究等等。回想一下,自从做这些建筑项目以来,我对建筑材料的了解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想想我能说出来的那些建筑材料,发现我了解的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既然这样,何不每次都做好那么一点点,在空白地带写上富有色彩的内容呢? 如果碰到小建筑,建筑师大可以用《老人与海》里面的故事来说服自己。老人没有为只带回了一条鱼的骨架而气馁,他仍然还在为下一次出海去修好自己的渔网,磨好自己的捕鱼工具。被称为修身“完人”的曾国藩讲体验“来复之仁心”,其意思是,当我们淡泊、宁静下来的时候,那种先天之美德就会逐步复返回归。当我们在做小建筑的时候,当发现自己的态度在不觉中放松到朝简单、简陋的方向冲去的时候,我们很有必要用”来复之仁心“来激励自己、锻造自己。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