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全球经济“二次衰退”阴霾将至

2013-8-28 08: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1| 评论: 0

简介:  2011年8月8日,我们与后危机时代的第一个黑色星期一不期而遇。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5.5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6.9%,标准普尔指数下跌6.66%,全球市场哀鸿遍野,市场内外人心惶惶,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阴 ...

  2011年8月8日,我们与后危机时代的第一个黑色星期一不期而遇。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5.5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6.9%,标准普尔指数下跌6.66%,全球市场哀鸿遍野,市场内外人心惶惶,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阴霾又来到我们的上空。

  然而市场一恐慌,先哲就微笑。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过一句名言:“在过去五次衰退中,美国股市预测到了其中九次”。这句经受过历史检验的黑色幽默很直白地表明,对于美国经济周期而言,股市变化并非一个较好的“晴雨表”。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参与者的知识结构、风险偏好和敏感程度大相径庭,股市的短期波动中充斥着情绪因素,而这一点并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的真实影响。

  进一步看,不仅股市的短期趋势在预测经济周期变化方面表现未必佳,其“单日波动”更不具有经济层面的先行意义。根据笔者的测算,1977年至今,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单日跌幅超过5%的交易日总计21个,分布在1987、1988、1989、1997、1998、2000、2008、2009和2011这9个年份;而根据NBER的官方判定,1977年至今美国经济总共经历了五个衰退周期,分别是1980年1月至7月、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1990年7月至1991年3月、2001年3月至2001年11月以及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除了有12个单日跌幅超过5%的交易日处于次贷危机期间外,其余交易日的大跌都和经济衰退没有任何关系,即:既不处于衰退期内,也不处于衰退期前。由此可见,就美国经济而言,单日股灾并不具有任何的“衰退前兆性”。

  在笔者看来,是对过去和未来过度担忧的碰撞直接造就了美国股市的本次悲剧,对过去的过度担忧源自第二季度乃至整个上半年美国经济令人失望的羸弱表现,而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则源自标普调降美债评级的突然冲击。

  一方面,源自过去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但也失之过度。下面笔者会具体展开来谈。另一方面,美国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并非新问题,其存续性依赖于美国经济长期的内生增长、美国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外部对美国国债避险投资需求的长期维系,至少从未来几年看,这种存续性都不会突然崩溃。对美国债务滚雪球游戏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信心缺失的表现,而标普的评级调降行为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就美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这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结合最新数据变化和美国经济结构,美国经济重回衰退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市场从股市跳水中的直观感受,原因有五个方面:

  第一,美国经济上半年的羸弱表现属于情有可原。

  对实体经济而言,危机过程中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就像是一针效力滞后的兴奋剂,倒“V”形的影响力时序结构直接引致了亢奋后的乏力。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政府支出对美国经济分别造成了1.23和0.23个百分点的增长拖累,而2009~2010年,政府支出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平均0.14个百分点的增长贡献。如果刨去看得见的手对实体经济的雪中送炭与釜底抽薪,201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美国经济内生增长1.63%和1.53%,虽然略低于危机后受损的潜在增长水平,但考虑到同期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动荡等突发因素的影响和后危机时代缓慢、渐进复苏的特质,这一增长水平尚属温和,离衰退尚有较大距离。

  第二,美国就业形势的二度恶化被暂时遏制了。8月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就业数据让市场松了一口气,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7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其中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5.4万人。由此,7月美国失业率从上一个月的9.2%小幅降至9.1%,这0.1个百分点的增幅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的势头得以初步缓解,更意味着美国衰退可能性的显着下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