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总理李克强与建筑缘 政府楼不得新建

2013-8-28 01: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53| 评论: 0

摘要: $(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总理李克强与建筑缘 政府楼不得新建"); });   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向的十二五规划,就是由李克强主导制定完成的。在我们所 ...

  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向的“十二五规划”,就是由李克强主导制定完成的。在我们所关心的房地产、住房问题方面,总理又有什么妙招?总理李克强与建筑有啥的缘分?

  李克强: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

  李克强:我们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对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李克强:再改造1000万棚户区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

  李克强称,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解释说,“人”应该具象为与城市发展进程中相关的所有群体。居住在简陋棚户区的低收入人群不应该被排斥在外。

  李克强曾多次提及城镇化,城镇化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重要的施政纲领,他还反复强调,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过去舆论一直聚焦“被城市化”的农民工,关注其并不享有与城市居民接轨的公共服务,但是在城市内部,与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简陋棚户区、工矿区,居住着数千万低收入人群,成为我国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集中反映。

  李克强:城镇化将成经济新引擎

  去年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了李克强题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章。

  文章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同时,努力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能够转为市民。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据悉,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方针。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此后对于城镇化,李克强有过多次表述“破解城市二元结构难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李克强:继续坚持做好房地产调控

  2月3日,中央领导李克强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梁棚户区居委会主持召开棚改现场会。

  李克强指出,棚改是城镇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的棚户区。这种二元结构不消除,城镇化的质量就无从谈起。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对棚户区百姓来讲,棚改是天大的事,政府就要顺民意,办实办好这件事,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可以带来很大内需,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他强调,最近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雾霾遮天,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实施棚改可以减少生活用煤和环境污染。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周密谋划推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