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活动 建筑展览 查看内容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上海演绎“间隙”

2013-8-14 16:0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6| 评论: 0

摘要: 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   近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知名设计师朱锷担任总策展人及艺术总监的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将分别于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两个展场举行。本次展览充分利用美术 ...


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

  近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知名设计师朱锷担任总策展人及艺术总监的“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将分别于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两个展场举行。本次展览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建筑优势,将展览内容分布于主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分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内,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审美及感官体验,并引发其对生活空间设计和共享方式的思考。

  其中,位于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展览部分,将展出9件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及相关影像资料,包括“梼原木桥美术馆”、“太宰府表参道星巴克店铺”等;而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空间内,隈研吾将两层楼高的1∶1模型介入其中,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阐述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观众可以亲自走入此建筑模型中体验何为“共享空间”。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著有《十宅论》、《负建筑》。

  何为“隙间”?隈研吾认为,物与物挤在一起、没有缝隙的状态,不仅仅会显得透不过气,更重要的是难以应对环境、状态以及使用方法的变化。如何在建筑中酝酿出隙间,是隈研吾目前最重视的一点。20世纪为了追求强度和精度,建筑放弃了隙间,最终令其难以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变得脆弱、不自由。隈研吾用石头、木材和竹子在留出隙间的前提下打造建筑本身,希冀发现建筑的全新可能性,打造拥有隙间的建筑,令建筑重获自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