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访谈 查看内容

崔彤:设计来自科学的滋养

2013-8-27 14:1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20| 评论: 0

简介:  中国科学院所在的几个街区面貌看起来有些陈旧,你很不容易在这块地方找到它所下辖的建筑设计研究院。但这块地方很有戏剧性,你无意间在街上碰到一位其貌不扬、穿着朴素、手里还不忘拎着一个布袋的老先生,很有可 ...

  中国科学院所在的几个街区面貌看起来有些陈旧,你很不容易在这块地方找到它所下辖的建筑设计研究院。“但这块地方很有戏剧性,你无意间在街上碰到一位其貌不扬、穿着朴素、手里还不忘拎着一个布袋的老先生,很有可能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的科学家。”崔彤说。

  崔彤每天就在这块地方忙忙碌碌。由于“科学院”这三个字,鲜有人知道它还辖管了一家建筑设计院,而这个建筑设计研究院已经存在了近半个世纪。

  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崔彤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如这里许多不引人注目的老先生一般,崔彤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但在2002年,崔彤突然就“火”了,因为他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当时囊括了所有建筑设计类奖项,包括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在建筑设计界,一个建筑师他的作品一旦获得工程设计金奖,就可以申请评建筑设计大师,这个名号对体制内的几乎所有的建筑师都颇有诱惑力。但至今,崔彤的职业称号还是总建筑师。对当初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设计,他似乎有很多遗憾,还因此呕过气;再者他忙得连评建筑大师这样的申请过程都无暇应对。自从做了建筑师,崔彤已经没有了上下班的时间概念。

  培育与汲取

  在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多年,崔彤越来越感觉到科学院这块地方的资源尚待挖掘的潜力还很大,而他日渐强壮的职业生命的养分大部分都来自他所在的这块地方。

  “建筑有两面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两者需要相互平衡。”科学的建筑设计是崔彤做事时首要把握的,但毫无疑问,建筑也离不开艺术构思和感性思维。崔彤说科学院的背景是其他同行所没有的,周边有化学所、纳米中心、电子所、院士楼等。就好比种庄稼要看长在什么地方,设计院依托了科学院强大的后盾力量,汲取了它丰厚的营养。

  当艺术和科学交融的时候,这种养分给予了崔彤和同事无比的支撑。崔彤目前所带的研究生就是研究有关生态的建筑,令这些研究生幸福的是他们能够和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的顶级人物一并实践。

  崔彤在这个环境中工作,似乎并不在乎办公条件的好坏与否、设施的先进与否,不在乎这里的表面是否光鲜,这里能给予他的滋养正是自己所期待和久违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