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舞动的生命线》
2011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铜奖获奖作品《舞动的生命线》 作者:宋科贤 代景阳 项目地块之所以定在江汉大学的北区沿湖,一来是离我们宿舍比较近,实地考察方便;二来是我们作为江大的学生有责任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学校的美好形象。尽管项目地块就在我们周围,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打心底里说我是喜欢江大的,江汉大学拥有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学校地处郊区但交通很方便,更重要的是学校三面环湖,我们学院正好在三面环湖的半岛上(很骄傲),但是作为拥有良好沿湖景观资源的江大却在沿湖景观的设计上略有遗憾,所以沿湖景观改造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的选题。 通过对实地的现场考察和对沿湖景观使用人群的不定期调查发现,湖岸线上存在环境和沿湖景观使用率低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这次改造设计的出发点。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湖岸线上的五个废弃池塘及其周围区域,表现为池塘内植物腐烂所带来的空气和视觉污染,池塘周围环境脏乱差。根据对沿湖景观使用人群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导致景观使用率低的原因为公共活动空间的缺乏,现有沿湖景观节点缺乏吸引力,功能性设施破损,湖边安全性问题,但最主要的原因为环境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学校的整体轴线出发包括建筑轴线、景观轴线、湖滨轴线,通过动静、开闭空间的分析,并结合场地内不同区块的资源优势,如植物的多样性,合理的规划出湖岸线上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景观节点的位置,我们把沿湖景观划分为学生活动平台、生态体验栈道、中心观景平台和休憩平台四个区域。通过这四个区域的划分在宏观上保持了各个解决方案的整体性,然后再进行改造方案设计。 对于如何解决湖岸线上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以退为进”的解决方案,对原有池塘区域进行还原,重新规整湖岸线,在解决人的交流和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尊重现有场地情况利用现有植物,打造节约型校园生态景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应。 沿湖改造方案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利用江大的校花荷花作为创意元素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把观荷作为打造学校名片的载体,将观荷同校园文化融合一起形成学校的文化名片。 随着四季的变化,荷走过一段由初露、盛展、残枯、回归土地所组成的生命历程,不同的生命阶段展现了荷不同的生命之美、生命线的起伏。营造这种生命线的起伏就成为了我们方案的主题,即在平面和竖向上都设计为多层次的空间,运用有节奏感的线条和蜿蜒的曲线相结合,形成“舞动的生命线”。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