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两百多个建筑设计被优化
五城区296个项目设计被优化 5月中旬开始,成都市规划局开始集中对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形态设计进行了清理和修改,截至7月下旬,五城区对已批未建和部分已批在建的296个项目,进行了设计方案的调整优化。 成华区是目前五城区里建设项目最多的一个区,该区规划分局局长方红告诉笔者,5月中旬后,他们开始对全区105个项目进行梳理,除了必须清理的已批未建设、已批在建项目,甚至已批预售项目都被列入了清理范围,最后共对96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 “政府投资项目都还好说,我们可以主导,只是时间压力较大些,而商业开发项目,我们要与开发商和设计师交流,怎么改,如何改。”方红说,比如多样性,是不是每栋房子不一样就是多样性?这样的话,其实整体没有规律,不协调,乱七八糟的。方红认为,要在总体具有规律,大色调不变的情况下,对阳台等细节进行配色,屋顶进行造型处理来满足多样性。建筑外轮廓,要通过不同样式组合,达到有规律的外形。 据方红介绍,开三方交流会是最常见的,区规划分局、设计院、建设单位坐在一起,拿着文件一一交流。哪些好,哪些不符合要求,好的学习、有问题的分析原因在哪里,让设计师吃透文件,“我们的办法就是把文件变成图纸,先画图,用若干个图来表达,直观,用效果说话。” 制定设计导则 设计优化案例 保利康桥项目 三升四降18栋建筑高低错落 从6月开始,保利成都公司投资开发部副经理刘百灵比以往更加忙碌,在成华区二环路与杉板桥路交界处,紧邻沙河的半岛地形中,规模30多万平方米的高端住宅项目——保利康桥的设计方案已经进行了第二次调整,但却仍没有通过规划部门的评审。作为项目前期开发责任人,刘经理感受到了成都市对于建筑形态设计要求的大大提高。 早在今年3月,保利康桥项目设计方案就已经报规划审批,“第一次的方案其实已经通过了。”刘经理说。可就在5月下旬,她得知要进行方案调整。 《补充规定》自5月开始实施后,成都市规划局针对中心城区“未办理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和“已批未建项目”,按新的规划要求,优化建筑形态设计方案。保利康桥正属于“已批未建项目”。 “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中宜以一栋(组)较高建筑形成空间制高点,较高建筑与周边建筑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与纵深的空间层次。”这是新出台《补充规定》中最重要的一点,即要求一个区域内的建筑群要高低错落。刘经理说,保利康桥项目共18栋高层建筑,围合成为手掌形状,其中已有4栋建筑高于其他建筑,算是有高有低了,不过仍被要求修改方案。 “主要针对‘错落有致’进行了调整,可错落到哪种程度,包括色彩搭配、细节处理等都不清楚。”刘经理说,自己和设计师与成华区规划管理分局局长方红交流了许多次,研究《补充规定》,拿出效果图修改,前后反复三次才最终得以通过。7月下旬,修改方案批了下来,18栋高层建筑,三升四降,三栋建筑从99.6米升高至109.1米,四栋建筑从99.6米降低至90.5米。调整后的方案,依托原方案设计理念,保留利用紧邻沙河的景观资源优势,高层居住建筑均沿河布置,天际轮廓高低错落,屋顶造型层次分明。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