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历经5年的谋划建设,总规划180平方公里、被称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河南省许昌新区日前挂牌成立。这是许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手笔。许昌市委提出该市的城镇化体系是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体系。按照这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超过50%,城镇人口超过240万,使带状城市拉开框架,组团布局格局形成,中心城区全面提升,许昌新区形成规模,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四个层次”支撑体系突破。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体系,关键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抓好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可偏废。中心市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根据许昌市《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市将全力提升中心城市地位。按照“东移北进、向北为主”的要求,合理区分功能定位,实现集聚、辐射、带动。老城区要改造提升,打造中心城区重要的商业经济区和曹魏文化风情区;东城区要完善提质,打造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发区要增效提速,力争3年再造一个开发区,致力建设复合型城区。 县市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根据《意见》,全市将加快组团发展。各县(市)组团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路网等方面向中心城市方向发展。长葛组团积极向南发展,有序向北发展,形成许昌带状城市的重要支点和郑许对接的重要节点。许昌县组团立足新区,建设新区,发展新区。襄城组团以311国道为轴心,坚持“一体两翼,向北发展”,加快建设现有城区和南北两个园区,打造许昌西南部的重要组团城市。到2015年,现有城区人口规模在30万以上的要超过40万,人口规模在20万以上的要超过30万,人口规模在15万左右的要超过20万。 中心镇区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根据《意见》,许昌市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镇。加快重点镇、特色镇、中州名镇的发展,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 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的切入点。根据《意见》,许昌市将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完成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近郊区要加快推进迁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突出许昌新区、产业支撑、城建项目、功能完善四个重点。许昌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这里,将加快形成“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主中心”,即许长城际路以东、魏武大道以西、平安大道两侧区域,促进新老城区轴线联结发展;“副中心”,即许昌县行政区,实现中间起步、呼应发展。“四区”,即积极推进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和对外加工贸易区建设。“两翼”,即以新区东西边界周边区域为两翼,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现代城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区。到2015年,新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新区人口将超过30万人。 其中,城中村改造是重要内容。许昌市将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推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对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通过房地产综合开发方式进行重建;对改造难度大、经当地政府认定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改造,择优选择业主单位,其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及有条件的工矿企业承担。在2012年完成老城区内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在2015年全部完成城市建成区内城中村改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