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规划设计 查看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纪实

2013-8-27 11:4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59| 评论: 0

简介:  以前村里很闭塞。现在好了,村里通了远程教育网络,遥控器一点,就知天下事,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种养问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那觅村,农民李吉有乐呵呵地向记者描述城乡风貌改造后的幸福生活。 ...

  “以前村里很闭塞。现在好了,村里通了远程教育网络,遥控器一点,就知天下事,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种养问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那觅村,农民李吉有乐呵呵地向记者描述城乡风貌改造后的幸福生活。

  自2009年以来,广西以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通过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镇村集中规划、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试点等方式,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幸福,正随着城乡风貌改造措施的实施,而在农村变得实在而生动。

  建设特色名镇、名村

  特色名镇、名村建设是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特色”主要在产业方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表示,未来5年,将在广西先期培育60个左右在工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村、镇,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超对接”等强村富民工程,引导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镇就是城乡风貌改造的受益者之一。这个目前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广西特色工贸强镇。近年来,福绵镇将发展服装产业放在全镇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扶持和引导服装企业从作坊式向现代化企业转变,同时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推动服装产业发展。目前,该镇共有服装加工厂1100多家,服装水洗厂20家,服装配套企业、布行167家,物流公司5家,形成了服装生产、服装水洗、辅料、布匹、电脑绣花、纺织、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服装加工产业链,日产服装50万件(套),吸纳从业人员7万多人。

  福绵镇未来的发展更令人憧憬。按照广西特色工贸强镇的建设目标,福绵镇将打造成10亿元特色工业集中区,创建1个以上区域性工业特色品牌,打造辐射周边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推进跨自治区、跨国专业市场建设。

  据了解,广西将用3年~5年的时间,加快名镇、名村特色产业发展和集聚步伐,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实现年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看到特色名镇、名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多家企业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农村,在农村办厂。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让农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在城乡风貌改造中,广西大力推动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吴伟权介绍,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村屯规划编制、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排水沟建设、垃圾池建设、篮球场建设、文化书屋建设、卫生室建设、村屯绿化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等。通过完成这些硬指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河尾屯被纳入广西村屯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范围。在政府的支持下,河尾屯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村级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污水处理点等,同时还结合当地实际,改造和建设了河尾沟景观、农具房、公厕、小型壮乡博物馆、农家果园等,还硬化了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河尾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城乡风貌改造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当地干部告诉记者,2010年,河尾屯韭黄产业平均亩产增收1000元,人均收入增长47.2%。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