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规划设计 查看内容

李兵弟:创新转型促进小城镇绿色发展

2013-8-27 11:3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9| 评论: 0

简介:  十二五期间,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大力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小城镇在城乡发展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 ...

  “十二五”期间,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大力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小城镇在城乡发展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服务的依托。因此,我认为,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将成为城镇化工作的重点。

  提升中心区域功能,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要在都市化或准都市化的区域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适时适度改造农村居民点的聚落形态,再造已经失却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生态绿地和环境湿地,形成与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合理分布、功能有别、紧密联系的城乡空间布局。

  要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及人口的集聚结合起来,合理确定中小城市的发展功能和发展目标,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纳能力、承载能力、特色能力和县域经济带动能力。东部地区重点完善小城镇功能,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中部地区重点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小城镇支农产业发展;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工贸、旅游和边贸小城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

  城市和乡村在国家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不同的城乡聚落空间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或职能,城乡空间有差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规律与内涵。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明确城乡空间有差异化的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绝不是要把农村变为城市。

  一般来说,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承担起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的重任,以安全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鉴于此,要优先发展能够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制镇,特别是为农村特色产业服务的特色镇,有一定产业基础吸纳农民工的工业镇,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工贸小城镇,有效改善周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中心镇。

  对纯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保护地区,重点是加强以小城镇为主的基础设施延伸服务,吸纳支持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多种服务业,将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优先向国家重点镇配置,促进城市的优势资源和先进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引导小城镇有特色地发展。

  加强制度创新与机制建设,强化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的引领

  我国众多的小城镇,是带动县域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将这一部分城镇做大做强,就增强了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首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积极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城镇品质,在制度安排、政策引导、措施落实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尊重小城镇发展优胜劣汰和自然融合的生态过程,国家重点打造支持小城镇发展的金融市场与信用环境,成立专项基金,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积极发展完善小城镇的城市功能,尤其是产业能力和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小城镇向着小城市发展。如启动设市机制,改革设市模式和基础条件要求,将依建制设市改为按经济实力和非农经济活动状况划块设市;研究市管县的行政模式,弱化地级市的直接管权,强化县一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配权;对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有城镇功能的行政实体实施新一轮的促进发展政策;按照独立税种、扩大税源、稳定税基、提高税率、专征专管专用的原则,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为城乡建设维护税。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