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建筑保护 查看内容

长春保护城乡环境 共建绿色宜居城市

2013-8-27 11: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55| 评论: 0

简介:  近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联合保护城乡环境,共建绿色宜居城市(简称联保共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联保共建活动摆上了政府重要日程,层次实现跃升,工作跨入新阶段,全面掀起了创建活动的热潮。 ...

  近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联合保护城乡环境,共建绿色宜居城市(简称“联保共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联保共建”活动摆上了政府重要日程,层次实现跃升,工作跨入新阶段,全面掀起了创建活动的热潮。

  一、开展“联保共建”活动的理性思考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目的是创新环保工作载体,努力构建“一个机制”,即社会环保大机制;形成“两个体系”,即逐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促进“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环境管理方法转变、促进消费模式转变,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联保共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行动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可以更好地服务建设、扶持发展、促进振兴,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够更好地强化保护环境、改善民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二)“联保共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能够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法定职能作用,集聚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要素资源,建立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逐步有效地解决环保问题,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人与自然和谐。

  (三)“联保共建”是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的有效载体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能够动员、组织和引导方方面面参与环境保护,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提升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卫生城市、发展健康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突出城市生态特色,打造城市绿色品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目标的实现。

  (四)“联保共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平台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能够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追求高远而又无从做起的问题,为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改善自然环境搭建平台、开辟渠道。

  (五)“联保共建”是环境保护工作管理方式的创新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通过与管理服务对象“结对子”、“建盟友”,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被管理者主动配合,积极而为,自觉搞好环境保护。通过部门联动,打“组合拳”,形成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新局面。

  二、开展“联保共建”活动的创意内容

  开展“联保共建”活动,包含10大行动35项创建内容:

  (一)绿色发展行动

  1.共建“环保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快建设、经济大发展。严把环评审批关,引导项目建设更加符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实行“重大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服务责任制”,推动环评审批优质高效,实现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和及时验收4个100%。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营造便捷的发展通道,促进创业与就业良性循环,推进产业富民。

  2.共建“环境友好企业”。推动传统工业“生态化”改造,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发展,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帮助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各相关企业,要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树立一批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清洁优美、发展与保护并重的企业典范。

  3.共建“生态工业园区”。督导各级经济开发区、各类工业集中区,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生产、加快环境友好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新建工业园区要按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建设,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等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业园区建设要节约资源能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内企业要建设废物收集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已建成的各类工业园区,要积极转型,改造和发展成生态工业园区。

  (二)治污减排行动

  4.共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工程”。加快燃煤热电厂等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强化减排工程项目的督查监管,完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指标任务。

  5.共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工程”。加快区域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强化污水处理厂脱氮和化工行业氨氮处理。完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指标任务。

  6.共建“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督导各级垃圾处理场建设,减少渗滤液污染,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