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十一五”建设成就显著
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城市群及郑汴新区的要求和开封市突出强化中心城,积极培育县城,择优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发展思路,从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强调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完善老城区与新区的功能、完善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全市城镇化率以年均1.75%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末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06年提高了7.19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数量大幅度增加,5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36.12万。城镇空间有进一步拓展,2010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84.4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211.3万人,其中,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93万人。全市建制镇由30个发展到34个,占乡镇总数的37%。开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着,8个镇被列入省重点发展镇,17个镇获中州名镇,14个镇被列为特色中心镇,15个村获中州新村称号。小城镇的聚集效应日益增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增长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干,一般集镇为纽带,功能完善,市场繁荣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基础建设和城市改造,名城品位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开封市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古城振兴的先导性问题来抓,通过社会筹资、银行贷款、财政投入、开发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黄河大街北延、集英街北延等15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任务,通车总里程17.6公里,建成道路面积73.68万平方米,完善了城市道路网络,保障了城市脉络的畅通,提高了城市的承载力。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全市行政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市区”的定性定位要求,开发区北部的教育园区、中部的行政办公及居住区、南部的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体现时代特色的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投资6700万元,打通了黄河大街北段(省一监至复兴大道);投资7800万元,打通了黄河大街南段(宋城路至魏都路、夷山大街南段、宋城路至魏都路);投资9200万元打通了集英街北段(郑开大道至东京大道)等道路的建成,对促进汴西新区建设,推动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快旧城区改造,围绕御街中山路紫色文化链、四河联通五湖的蓝色文化链、环城墙古城景观绿色文化链的形成,重点对包公湖景区、龙亭湖景区、田字块商贸文化区进行整治与改造,投资8900万元,完成了金耀路工程、打通了金耀门,使之成为连接开封市新旧城区的一条重要出口。投资7900万元完成了晋安路、向阳路、中山路及道路景观、鼓楼街寺后街、省府前街、省府西街等改造任务,解决了鼓楼街、寺后街、省府西街雨季常年积水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投资4700万元完成了龙亭西路、龙亭北路等龙亭湖周边景区道路改造,同时对龙亭湖护岸及午朝门广场全面进行了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丰富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城市环境。另外还对旧城区改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旧城区以御街中山路为中轴线,北有龙亭湖旅游带和铁塔湖旅游区,南有包公湖旅游带,中有不同建筑特色的西门大街、书店街、鼓楼街、寺后街及文物古迹等,达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开封市区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有力促进了开封市旅游业的发展。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