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将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京西城
首次提出打造 “生态京西”品牌目标 门头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1月5日举行,在门头沟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生态京西”品牌的发展目标。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该区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投入26.2亿元,完成京津风沙源、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490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及砂坑1.5万亩,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完成永定河及清水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形成百公里生态走廊。启动中芬生态谷、中瑞生态谷等高端生态项目建设。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林木绿化率达到56.6%,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到2010年12月25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3.8%,位居首都西南地区第一,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此外,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有效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投资10亿元,打造“一湖十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门城湖实现蓄水,新建改建福鼎公园等15个公园,完成中门寺沟及黑河沟下游治理工程,城市景观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15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生态园林城市初见雏形。 今年内,该区将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完成门城湖绿化及门城滨水公园工程,加快建设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新改建5个公园,使城区公园总数达到20个。完成黑河沟治理工程,开工治理冯村沟。高水平建设莲石路两侧绿化带及永定河滨河大道,新建一批城市雕塑,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同时,实施京津风沙源、二道绿隔等生态治理工程1.2万亩,治理小流域90平方公里。完成龙泉镇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工程。抓好首都绿色村庄、花园式社区和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提升生态建设质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区提出要加快完善永定河生态走廊产业发展规划,做好门城生态商务区、永定滨水商务区等沿岸4个产业功能区的规划。要高质量编制长安街西延和S1线周边控制性规划,突出地区人文特色,合理安排产业项目,促进旅游、会议、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高端产业品牌。 打造特色鲜明的 现代化滨水山城 今年,门头沟区提出要完成新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高标准规划建设S1线两个主要站点、永定河跨河大桥及长安街西延线标志性建筑,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滨水山城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完成水担路、门支路二期、高沿路等31条城乡道路建设,新增道路总长244公里。再生水厂、粪便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投入使用。黑山、石门营集中供热中心投入运行,拆除燃煤锅炉33座。市属重点工程加快推进,S1磁悬浮轻轨线即将开工,长安街西延规划获得批复,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全区在施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303项,开复工总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加快永定曹各庄、小园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何各庄地块。积极推动黑山危房改造、小白楼二期、河滩小商品市场改造等项目,对主要大街两侧老旧住宅实施有计划的改造,推动新城面貌尽快改善。继续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完成采空棚户区及旧城改造涉及的8000户、48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加大土地储备和供应力度,实施S1线区域组团、永定“3751”地块等17个地块一级开发,启动地块内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2011年,门头沟计划安排重点工程73项,其中完工34项、开工建设39项。加快建设一批路、水、电、气、热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启动109国道改造项目,完成增北路、黑山大街改造等9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门支路三期、锅炉厂南路西延等工程,实施108国道二期、鲁坨路等山区道路建设工程。 推进中瑞生态谷 等14个重点项目落地 吸引社会资本向沟域聚集,确保每条沟域都有一个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开发,推进中瑞生态谷等14个重点项目落地,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的沟域,使沟域经济成为山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沟域经济引领山区产业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门头沟区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重要抓手。 “十一五”期间,门头沟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沟域经济发展思路,确立十八条重点沟域,引入中坤集团、京投银泰等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示范沟域。同时山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不断改善,顺利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光缆、通有线、通公交目标。编制完成全区村庄体系规划。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工程全覆盖,率先完成总量200万平方米的街坊路建设任务。山区集中供水工程投入使用,解决101个村、近5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改造户厕2.7万个,搬迁险村险户845户2187人。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潭柘寺镇总体规划获得批复,村民安置房开工建设,重点镇在山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 通过落实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煤窝沟等一批结构调整项目成效明显。108、109国道观光休闲走廊初步形成,累计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市级农业观光园区6个,推进唯一性农产品原产地品牌认证,观光农业、绿色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计划,共计培训农民2万人次,农民就业增收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该区将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沟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山区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沟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废弃矿山土地利用、旧村改造等政策,突破建设用地瓶颈,解决好农民就业安置和利益保障问题,吸引社会资本向沟域聚集,确保每条沟域都有一个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参与开发。扶持清水达摩沟、斋堂爨柏沟、雁翅南石洋沟以及妙峰山中芬生态谷、潭柘寺等一批重点沟域发展,推进中瑞生态谷等14个重点项目落地,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的沟域,使沟域经济成为山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升级改造国道两侧观光园区,培育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农产品特供基地3个,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