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回归以人为本
走在街头,随处可见停放在本就并不宽敞的人行道上的汽车,有些停放的技巧高超到足以恰好完整地占满一条道路,从而使得行人不得不走到车道中央。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车道被划为汽车专用道,道路变成单行道,人们如果想要过马路,除了经过天桥和地下通道,就只能从一条一条斑马线上走过,或者冒险在天桥的下方闯红灯以节约时间。 我早先就曾听说过在爱心斑马线上还被撞死的案例,可见事实上,斑马线也并不属于行人。现在,也经常能够看到红灯亮后紧急刹车,几乎占用整个斑马线的车子。那么,行人到底该在哪里行走呢?行人的空间又在哪里呢?道路到底是应该属于行人,还是应该属于车子呢? 2010年10月,我回了一趟美国,这一次在曼哈顿,发现他们把纽约时代广场的主街道变成了人行道,还可以看到人们坐在街中心喝咖啡,这不禁让我深有感触。我还记得2005年11月7日的曼哈顿,广场上还塞满了车子,而这一次去,过道面积被减掉了一半,自用车都从城市中驱除,从而保证了城市中心让给行人。图1显示的是2005年的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图2则是2010年10月的曼哈顿,鼓励步行,车让路给行人。
如图3所示,曼哈顿的街道系统采用中国长安式规划排解交通,借助于TOD安排它的容积率,利用方便的地铁交通让城市中心区的容积率更高,这就是所谓的Manhattan Model(曼哈顿发展模式)。此模式下的曼哈顿城市中心区容积率最高高达15,平均为6,而北京中心城区现有的容积率是2.8。图4为曼哈顿南北方向的第六道,五线单行道,道路红线包括两旁的人行道约24.4米宽,这种设置不算太宽的道路,有效地鼓励了步行。 由此可见,回归到人性、把道路还给行人是多么重要。如果城市交通真的变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所谓人性、所谓以人为本也就根本无从说起。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想做曼哈顿,却搞不懂曼哈顿模式到底是什么,除了车多人多以外,并不懂是谁在用,谁才是城市的主人。我常常说,以人为本的本质所在,不是官,不是商,而是以使用者为本。因此,交通规划的重点也应该是人,是城市的居民,而不是车子。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