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全力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
近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在黑龙江省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努力把黑龙江广大农村建设得更加富饶、美好。 据了解,黑龙江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共开展了两批试点,到年底将有2092个试点村(场)完成建设任务,22个乡镇实现集群式发展,5条示范带基本成型,3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引领作用凸显,农村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耕地总面积1.7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4.6亩,农村人均近10亩,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有600多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有200多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黑龙江还有全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机械作业力量强,耕种技术水平高。已经建设的22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机械化率达95%,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龙江为国家做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去年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但是商品粮输出率高,在全国排在第一位,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在全国来说也是最大的。黑龙江今年的粮食产量会有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预计产量超过450亿公斤。 他还表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5年时间了。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黑龙江时指出,黑龙江要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这是黑龙江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黑龙江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提出在建设新农村方面要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近两年来,黑龙江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探索出10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走出了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坚持农垦示范带动。依托农垦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等优势,为周边农村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采取单项合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作的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产业发展带动。依托资源、技术、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专业化生产经营,以一村一业、一村多业壮大集体经济。 坚持龙头辐射带动。依托丰富资源优势,围绕延长产业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农助企,以企带村,合作共建,互利双赢,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坚持专业合作带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公共设施,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引资开发带动。开发利用农村土地、矿产、水力、电力、生态等资源,以资源引开发,以开发促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坚持科技助推带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组织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坚持基础建设带动。依托政策支持和多元投入,加强道路、住房、能源、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城镇吸纳带动。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引导周边村屯农民向中心乡镇集中。 坚持新村集聚带动。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建设中心村,打造新社区,实现农民多元增收。 坚持林农共建带动。依托林木和农业资源优势,林地双方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在发展工业项目、林下特色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带动新林区和新农村建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