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季吉祥”模式捧红石榴红村
石榴红村真的火红啦!这座毗邻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东西湖区慈惠街道办事处,占地面积只有200亩,215户农家的小村落—石榴红村,徽派建筑错落有致,楚韵汉风古朴祥和,四季果蔬叶绿花红,碧树成林,绿草满坡,堤在景中,滩在园中。虽无丝竹之乐耳,却可耳闻虫鸣蝉唱得天籁之音,享受“采菊东篱下”的田园之趣。 2005年以来,以石榴红村为龙头,沿汉江18公里建设“四季吉祥”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和休闲旅游观光带,探索出一条致富新路。2008年,石榴红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比2004年的3700元翻了近两番。“四季吉祥”乡村游模式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富和等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四季吉祥”被湖北省旅游局评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石榴红村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和“湖北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石榴红村是慈惠街道办事处属下鸦渡大队最偏僻的一个村。几十年来,这里的农民一直以蔬菜种植为主,没有其他致富门路。 穷则思变,思路决定出路。慈惠街道办事处尊重群众意愿,立足本地资源,以石榴红村为试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短短几年时间,石榴红村按照“四通、四改、一化、二室”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民房外观改造率达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电力、电信、闭路电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实现户户通。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蔬菜观光园、文化休闲小广场、陈列馆、会议室、医务室、图书室、警务室一应俱全,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同时,慈惠街道办事处已经成为全国首批万亩A级绿色蔬菜基地之一。2006年全街已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362万元,农业人平纯收入5150元,可用财力达2239万元。 石榴红村把“住得好”和“富起来”两大工程集合在一起,打造“农村家园”生态牌、“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安全牌、“休闲旅游”文化牌。他们请来建筑专家设计,全村旧民房变成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与周围的绿色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旅游部门帮他们建起200多间农家客舍,文化部门帮助建起3个农家物品展览馆,农业部门指导建起50多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由蔬菜收入“一枝独秀”变为种菜、游客住宿、餐饮、认养菜地以及土特产和旅游小商品、菜果采摘、保洁保安多门路致富,全村人均收入上万元。 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七星”高照“农家乐”。“七星”即住宿、餐饮接待、游客认种菜地、土特产销售、游客采摘菜果、蔬菜种植和打工劳务增收等,被石榴红村村民誉为“七星高照致富路”。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石榴红村党员示范户严祖雄、张世培带头拆除了不符合建设规划的猪圈和鸡舍,分别投资3万多元将房屋装修成农家旅社,购置现代化的家用设施,大胆进行农家特色餐饮、客房接待、土特产销售和游客采摘蔬果等,风风火火办起了“农家乐”。在石榴红村群众大会上,老张和老严主动把利润可观的账本公开,在村民中引起强烈振动,村民纷纷效仿办起了“农家乐”。 石榴红村负责人介绍,自发展“农家乐”以来,不少游客反映农户农家菜制作水准太低,没有看相且味道一般,反映农家客房太简陋,服务意识差。为了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慈惠街工委专门请来了国家二级厨师、商校老师、旅游学院的教授,在石榴红村为村民办烹饪、礼仪和旅游专业知识培训班,不收取任何费用,村里每户都有1人参加烹饪培训,有的还去四川学习正宗的川菜烹调法。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形象,创出品牌,村里还专门开设了“石榴红村”门户网,开设“网上菜铺”和“网上农家乐”,通过网络接受订单,推介乡村游品牌。 如今,以石榴红村为代表的“四季吉祥”新农村已成为武汉市展示农村风貌的一个窗口,邻里和睦、游客与村民愉快相处,老人与小孩其乐融融,无处不透着和谐与宁静。村民们形象地说:党的富民政策使我们不起眼的小村也变成了武汉的一个重要景观,菜地也可以成“绿银行”。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