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节能灯具:开花也需墙内香

2008-1-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69| 评论: 0

简介:  “十年前,我国白炽灯和节能灯的产销量比例约为7∶1,而发展到今天,这二者的比例基本达到了1∶1,谈到中国照明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这组数据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升平在接受记 ...
  “十年前,我国白炽灯和节能灯的产销量比例约为7∶1,而发展到今天,这二者的比例基本达到了1∶1,谈到中国照明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这组数据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节能灯具正当其时

  有关专家指出,照明节电是解决我国电力短缺现象的一个突破口。如果在民用、公共用光源中,高效的半导体照明光源能够替代目前1/3的普通电光源,就可以节省约1000亿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发电站满负荷一年的发电量。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宏观政策还是国际环境而言,这一行业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从2002年以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已达万余家。同时,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0家。节能照明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墙内开花墙外香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出口国。2006年,中国照明行业产值约1600亿元,出口达到100亿美元。保守估计,我国节能灯具在全世界占有80%%左右的份额,国际市场对中国节能灯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整个行业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那么,作为节能灯具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国内市场节能灯具的销售情况又是如何呢?记者在几家大型连锁超市走访时高兴地看到,节能灯都摆在显眼的位置,售货员也普遍推荐使用节能灯。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超市中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个国外品牌,价格大致在20~26元之间,国产品牌节能灯则不多。记者又来到一些小的商店与灯具市场,情况则有些不同,一些国产的节能灯被摆上了货架。尽管相对于大部分国外品牌,这些节能灯售价明显偏低,但部分产品的包装、说明等都过于简单,产品的使用寿命等数据也没有标识,消费者对其质量心存疑虑。

  业内人士坦言,中国高端节能灯具的主要销售对象是海外市场。节能灯具,尤其是国产节能灯具在国内的推广使用仍需时日。

  规范市场创立品牌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其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许多国外知名大品牌的节能灯也是在国内工厂贴牌生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优质的节能灯具在国内的销售反而不够“红火”呢?

  制约节能灯普及的原因之一,是一些消费者对节能灯还缺乏一定的了解,认为节能灯的价格太高。目前市场上,一只节能灯的价格比白炽灯要贵出5~10倍。而在价格较高的同时,一些节能灯的质量状况也并不乐观。国内市场上仍然有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采用卤粉替代成本较高的三基色荧光粉,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灯,这些产品又以极低的价格迅速占领国内小的零售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

  对于消费者而言,既然已经花费了相对较高的价钱,自然更愿意选择几个知名品牌,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却恰恰是一些国外品牌。“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给经销商的利润更多,使正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于是更愿意集中精力去做国外市场。”这是很多国内企业的真实想法。由此导致了在中国灯具市场,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反而“相形见绌”。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的流通体系也造成了国产节能灯品牌推广的障碍。据了解,许多大型超市对于节能灯设置的进场费过高,这就相应提高了节能灯价位,国产品牌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国外品牌竞争,被迫转入专业的灯具建材市场。而作为普通家庭,为了更换一只灯泡,却要跑到专业的灯具市场去购买,不方便也不现实。

  政府企业尚需合力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灯具产品已经从单纯仿制逐渐向自行设计发展,照明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消费者认同的品牌,在家居、商业、工程、室外、道路等不同应用场所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很多出口产品大部分仍以价格取胜,同时仍有少量不规范的企业,不顾产品质量,以低价向国内外市场倾销。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劣质产品均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要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中创出自己的品牌。

  也有专家建议,推广节能灯具单靠企业的力量和市场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环保节能照明产品的使用推广。政府可以在财政和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大监督力度,纠正市场不规范行为,比如在检查中一经抽查到不合格产品,牌子要注销,产品要下架,强制该企业退出市场。

  刘升平则谈到,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急需提升自身水平。我国照明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训,保持与时俱进,在资源、设备、技术、质量等方面谋求更大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中国知名品牌。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