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歌剧院
延伸内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相关内容 国家大剧院相关内容 乌兰恰特大剧院 1.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港湾,有一座构思独特,设计超群的建筑物,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从蔚蓝海面上缓缓飘来的一簇白帆;而在近处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白色的帆状屋顶由10块大“海贝”组成,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它就是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悉尼因此而成为旅游业十分兴旺发达的城市。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10月20日建成,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揭幕剪彩。它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知名度却远在许多著名的欧洲歌剧院之上,它与港湾大桥一起成为澳大利亚最早和最大城市的象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曲折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废纸篓里。1957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歌剧院的各种设计方案。其中一位名叫伊尔罗·萨里南的评委注意到了已经被扔进废纸篓里的设计图。这位老资格的芬兰裔美国建筑师独具慧眼,发现丹麦设计师耶尔恩·乌特松的构思别具一格,富有诗意,颇具吸引力。萨里南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另外3个评委,使他们改变了主意,最后乌特松设计的图案击败了其他231个竞争对手而被选中,并赢得了5000英镑奖金。 歌剧院的独特设计,表现了巨大的反传统的勇气,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工程的预算十分惊人,当建筑费用不断追加时,悉尼市民们怀疑这座用于艺术表演的宫殿是否能够最后完工。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程技术人员光计算怎样建造10个大“海贝”,以确保其不会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时间。工期的耽误和成本的昂贵,导致了新南威尔士洲一届政府的下台。在野的自由党攻击执政的工党把相当一部分财力用于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而忽略了在医院和其它福利事业方面的投资,置人们的生死于不顾。新一届政府继任后,对修建歌剧院的态度没有前任坚决。于是建设者和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使乌特松与悉尼挥泪告别。当时,歌剧院工程连1/4都没有完成。从那时起,乌特松,这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使在他设计的“杰作”从蓝图变成实物,乃至后来5周年、10周年、20周年隆重庆典时,他也不曾回来看上一眼。自1973年见成以来,悉尼歌剧院上演过无数经典歌剧,如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理察。施特劳斯的《随想曲》,莫扎特的《唐?璜》,威尔第的《茶花女》和《西蒙?波卡涅拉》,普契尼《托斯卡》等。 2.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在这里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 3.斯卡拉歌剧院 斯卡拉歌剧院的名字对爱乐者来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在歌剧院落成的前150年中,有350部歌剧的首演都是在那里举行的,可以说歌剧院的每一次节日盛演开幕歌剧都被公认为意大利歌剧界的重大事件。法国小说家斯汤达在看过演出后宣称斯卡拉歌剧院将会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院。 斯汤达在1817年的记述首次预言了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将成为歌唱家和爱乐者的圣地。米兰作为伦巴底的首府,其歌剧艺术可追溯到1717年,当时,奥地利统占者建造了雷吉杜卡尔歌剧院,正是在这个歌剧院,莫扎特和格鲁克初次赢得了他们的国际声誉。1776年的一次狂欢节里,雷吉杜卡尔歌剧院在一夜间化为灰烬。随后,在玛利亚·特蕾莎的督促下,当权者决定要同时建造两个歌剧院,一座以卡诺彼阿诺命名,专供宫廷使用,另一座则对中上流社会的人士开放,这座歌剧院规模更大,选在斯卡拉圣玛利亚教堂的原址修建,由此,命名为斯卡拉歌剧院。 这两座歌剧院都是由同一位建筑师朱色佩·皮尔马利尼设计。在斯卡拉歌剧院的设计方面,皮尔马利尼只是在一个宏大的基础上,再次演绎了他惯用的新古典主义设计,这一设计最终成为了一种模式,一个反复出现的标志,知道18世纪末,从里斯本到伦敦这种设计被到处模仿。歌剧院的正面看上去和旁边的宫殿风格迥异,更为特别的是,人们根本看不出这样的建筑内部拥有华丽的音乐厅和容纳3000多人的席位。 歌剧院的第一层是排成一圈的包厢,它与四层普通包厢和顶层楼座围成了一个马蹄形的听众席,使歌剧院前排座位的听众能享受到理想的音响效果,而马蹄形听众席的中间位置就是皇室包厢。时光流逝,斯卡拉歌剧院几经修容,1807年歌剧院的后台扩展,1830年歌剧院内部在桑奎利科的主持下重新装修,1838年舞台被更新。1875年斯卡拉歌剧院从周围的建筑中脱颖而出,1921年摆脱了长期以来由少数人独占包厢的特权制度。 斯卡拉歌剧院在争取意大利统一的民族复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歌剧院在每年的12月7日,也就是米兰的守护神圣安布罗斯的庆祝日举办节日盛演,后来,这一活动成为了意大利的一项传统。在战争中,皮尔马利尼设计的歌剧院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幸存下来,直到1943年歌剧院在联军的轰炸中被击中,但是歌剧院的修复工作在战争结束前就开始筹备了。修复后,歌剧院飞行提示塔加高了,尽管这破坏了屋顶线条外观上的和谐感。另外,歌剧院的乐池扩宽了,休息室也被重新加以设计。 1946年,斯卡拉歌剧院在阿尔图多·托斯卡尼尼的执棒下重新开张,上演剧目。十年后,“小斯卡拉”歌剧院可以说是为托斯卡尼尼而修建的,建筑师皮埃罗·坡塔鲁彼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左翼建起了一个设有600个席位的小型歌剧院。从此之后,斯卡拉歌剧院的每一次节日盛演的开幕表演都被公认为意大利歌剧界的重大事件。 歌剧院大事记1776年:米兰的大公歌剧院在火海中化为灰烬,建筑师朱色佩·皮尔马利尼被委托建造斯卡拉歌剧院。 1778年:1778年8月3日,斯卡拉歌剧院落成。 1807-1804年:卡诺尼卡对舞台进行了扩展。 1838年:舞台被更新。 1921年:在歌剧院独占包厢的特权被废除,门票销售和分配受控制的体制也被打破。 1943年:斯卡拉歌剧院被盟军轰炸,几尽毁灭。 1946年:歌剧院修复后于5月2日重新开放,歌剧院被加高,舞台被扩宽,乐池被扩展,休息室和衣帽间也被重新装修。 1955年:建筑师皮埃罗·坡塔鲁彼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左翼建起了一个设有600个席位的“小斯卡拉”歌剧院。 4.美国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是歌剧界中举足轻重的超一流艺术殿堂,有“歌剧之王”之称的普拉西多,多明戈以及帕瓦罗蒂,卡雷拉斯等歌唱演员都曾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献艺。 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正式开幕。歌剧表演扑实,但场内却极尽豪奢,单是一个华丽的马蹄形观众大厅,就耗去了大部分建筑资金。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剧目,是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之后便推出了一系列意大利作品。 目前的大都会歌剧院则建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首演了巴伯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其建筑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精彩剧目有普契尼的〈〈阿依达〉〉,威尔弟的〈〈福斯塔夫〉〉和〈〈奥塞罗〉〉,莫扎特的〈〈魔笛〉〉等。 |